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466570
大小:2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2
《浅析高校女教师产生工作倦怠的原因及相关对策 .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高校女教师产生工作倦怠的原因及相关对策【摘要】女教师是高校教学工作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如果她们产生工作倦怠情绪,影响工作状态,教学质量必然会下降。文章从社会、学校、个体三个方面分析了高校女教师产生工作倦怠的原因,并从主、客观两个层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校女教师;工作倦怠;双重压力 随着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增加,进入高校教师队伍的女性正在逐年增加,女教师在高校教师中已占相当高的比例。是高等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力量。1994年女教职工总数为31.2万人,占教职工总数的37%;2004年女教职工总数达到62
2、万人,比例增长为43%。但是,出于自身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女教师可能产生工作倦怠,影响教学工作。 一、高校女教师工作倦怠的表现在充满市场竞争的现代社会中,工作倦怠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国际上通常认为工作倦怠包含如下行为特征:个人感觉工作特别累,压力特别大,对工作缺乏冲劲和动力,甚至出现害怕工作的情况;刻意与和工作相关的人和事保持一定的距离,对工作不是很热心和投入,总是很被动地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对自己工作的意义表示怀疑,并且不再关心自己的工作是否有贡献;怀疑自己不能有效地胜任工作,认为自己的工作对社会对组织对他
3、人并没有什么贡献。在许多高校中青年女教师的工作中也或多或少体现了以上的种种特征:(一)她们虽然也认真备课,但是对上课缺乏积极性;(二)感觉工作压力大,时常担心出现教学事故,心情总是很压抑,甚至因此影响与家人的关系; (三)看不到自己工作的意义,但因为某些因素(如经济因素等)不能放弃,产生矛盾心理,影响工作效果。 二、高校女教师产生工作倦怠的原因 (一)社会观点的束缚我国传统尊师重教,民间对于教师的社会期望过高,教师必须是智慧品德完美的化身,在无形之中给教师群体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迫使教师们向着“完人”的方向努力,从而背
4、上了沉重的包袱。尤其是女性较男性而言更容易有着“完美主义”的倾向,更“爱面子”,所以包袱更重。 此外,还有一种社会思维定式是:女性追求事业一般应该首先较好的完成家庭职责。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女性需要为丈夫当好“贤内助”:她们往往自觉或被动承担更多的家务劳动,与子女相处和照顾老人的时间也往往多于男性。同时,怀孕期、哺乳期是一般女性无法避免的,家庭其他成员又无法替代,这也使女教师在生活中要耗费更多的精力。(二)工作环境竞争激烈3 当前,世界经济在飞速发展,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高校是知识经济的源发地、载体和主战场,在未来在
5、社会中的地位和所承担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教学角度看,高校扩招后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教师的工作量增加;同时,在信息时代,虽然学生了解专业知识的途径非常广泛,但是教师也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搜集备课资料。更应该关注的是,教师的工作性质比较单一,容易让人产生厌烦情绪。2.从科研角度看,为适应不断增长的业务要求,高校教师必须努力将自己的学术水平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从事科研工作,每年要拿出一定数量且有一定学术水平和公开发表、出版的学术成果。3.高校改革对教师的学历要
6、求也越来越高,要求许多高校教师仍要在职或离职进修更高学位。这样,无论教学、科研还是继续进修都会给教师带来更多工作压力,女教师并不例外。 (三)自身面临的双重压力 高校女教师一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对事业和家庭往往都有很高的期望值。她们一方面有很强的事业心与责任感,同时也不愿意放弃家庭生活。事业有成、家庭和睦是她们的目标。为了能够达到这个目标,她们在学校辛苦工作,回家又承担大量家务。 在家庭与事业的双重压力下,许多女教师为了维持家庭和事业的平衡导致身体非常疲惫,而且心理上容易出现心理疲劳、心情欠佳等。尤其是如果觉得没有
7、达到期望值的话,对自己可能很不满意,长期下去对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身心健康状态的下降又会进一步影响工作状态和家庭生活,女教师看到这种情况可能会更加焦虑,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三、缓解高校女教师工作倦怠的相关对策 根据引发高校女教师产生工作倦怠的原因,要缓解甚至解决这一问题,应该由学校、社会和女教师个体的共同努力,具体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层面:(一)客观层面 1.社会应该增加对女教师的理解。一方面,改变对教师的“完美化身”的看法,不要对教师有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期望。另一方面,在家庭责任中真正贯彻“男女平等”的原则,
8、家庭中的男女双方都应该承担家务劳动、养育子女、照顾老人。这样,把女教师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去调节工作和家庭的平衡。 2.政府要真正体现“教育优先”的政策,提高教师的待遇与社会地位,让女教师认为自己的劳动是得到了该有的报酬,产生对工作的更高层次的追求。否则女教师“自然而然”可能把自己的工作放在附属于家庭的地位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