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451316
大小:2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2
《光绪三年山西特大旱灾产生原因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原文地址:光绪三年山西特大旱灾产生原因思考作者:李养龙小时候父辈们经常提到光绪三年(1877年),以当时的特大旱灾,教育我们节约粮食,所以光绪三年这一特殊年份,在儿时就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光绪三年是近代史上山西罕见的特大旱灾,有关的档案文献资料很多,为我们研究和分析及应对旱灾提供了很多佐证资料。无可置疑,在当时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条件下,降雨量减少是造成这次特大旱灾的最直接的原因。光绪三年(1877)为农历丁丑年,所以民间一般称之为“丁丑奇荒”,因这次旱灾又延续到光绪四年,即农历戊寅年,因而正史常称为“丁戊大荒”,又称“晋豫大饥”。1、灾害的范围及损失
2、情况光绪三年大旱涉及的地区很广,主要包括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东部、河北中南部等地区,我国整个北方地区都存在严重的干旱,山西是整个大旱区域的中心地带,临汾、运城地区旱灾最为严重。据不完全统计,从1876年到1879年,山东、山西、河北(直隶)、河南、陕西等地区,受旱灾及饥荒严重影响的民众人数,多达1.6亿到2亿,约占当时全国人口的一半,直接死于饥荒和瘟疫的人数,约1300万人,仅山西省1600万居民中,就死亡500万人。关于这方面的史料记载很多,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一些正史记载太过简略,对具体灾情的记载略而不详。事实上,大灾过后不久,许多乡镇村落纷纷写志
3、刻碑,详细记述灾害损失情况,特别是石刻,易于保存。目前流传下来的很多碑文记述,事迹真实,数据准确,记录下来的是他们劫后余生的切身感受,表达出来的是亲见亲历的细节,这些碑文内容成为与史书相互补充的重要历史文献。对于此次大旱灾的灾情、产生的原因及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影响,多年来,研究的文章很多,比如“赤地千里,饿殍载途,亲人相食,白骨盈野”等等。本文以笔者邻村运城盐湖区上王乡牛庄村存留的石碑《丁丑大荒记》的碑文内容为主,结合当地先辈传说,以此说明这场特大旱灾对当时社会的影响。该石碑为光绪九年本村村民撰文书丹立石。对于该村灾情碑文说:“人死或食其肉又有赀之者,甚至有父子
4、相食,母女相餐,较之易子而食,析骸以爨为尤酷。自九、十月以至四年五、六月,强壮者抢夺亡命,老弱者沟壑丧生。至处道瑾相望,行来饿莩盈途。一家十余口,存命仅二三,一处十余家,绝嗣恒八九。……而村庄共绝户一百七十二户,死男女一千零八十四口,总计人数死者七分有余。”该村当时仅1500多人,就死亡1084人之多,对于一个村庄来说这个统计数字我们不应该怀疑,所以山西一省1600万居民中死亡500万这个概数是完全可信的!上述石碑《丁丑大荒记》,描述的虽然是牛庄村灾荒实情,但我们周边村庄也同样如此,听先辈们说我们村当时有条小沟,沟里两边很多窑洞那时全都住着人,光绪三年后大部分
5、人都饿死,沟里从此再也没有住过人,那些窑洞到现在仍然留存不少。据有关文献介绍,山西不少地方都有类似的石碑,比较详细地记载了这次旱灾时死亡的人数和抗灾的事迹,这对于进一步研究“丁戊大荒”旱灾有着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2、灾害形成的客观原因《丁丑大荒记》记载:“光绪三年岁次丁丑春三月,微雨,至年终无雨,麦微登,秋禾尽无,岁大饥。平、蒲、解、绛等处尤甚。”这就说明降水量减少是造成这次特大旱灾的最直接原因,尤其是严重的夏秋冬旱,从碑文内容看,夏秋冬没有下雨。据有关详细的文献记载,这次大旱持续了3年之久,光绪二年相对就是旱年,光绪四年同样也是干旱年,只是光绪三年最为严重,
6、夏秋无雨,仅在冬季降雪二寸,笔者初步估算也就是0.6mm降水量,其量甚微。山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有关专家根据故宫博物院史料分析整理了清光绪初年1876、1877、1878年降水量分别为:172.3mm、129.8mm、354.8mm,当然,这些数字只是根据当时山西的奏报降雨文字描述推算的降雨量,并非直接观测的数字,精确度值得分析,但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这个数字可以说明当年山西降水量不到正常年份的1/4。从现代理念说,可以认为,这次旱灾是当时社会条件下人类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这次旱灾形成的另外一个客观原因是当时交通和通讯条件的限制。1877年我国既没有火
7、车也没有汽车,通讯也就是信件,十分不便,由于靠人步行了解灾情以及上报灾情、下达旨意,时间较长、效率低下,加之极其落后的交通状况严重影响了有限的救灾物资进入灾区。当时交通工具主要靠肩扛挑担和畜力驮运,条件稍好的是木轮车,但路况很差,交通和通讯不便使地方社会发生重大变故和事件时,难以及时、有效地得到外界的援助,这就使赈粮难以在短时间内送到灾民手中,这是历史上特大旱灾死亡人数甚多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根据当地老人传说,光绪三年(1877年)夏我们晋南小麦还是稍有收成的,只是大幅减产,秋季则颗粒无收,小麦完全无法下种,所以老百姓度日最艰难的应是光绪三年秋冬季和光绪四年的春
8、季,再往后,外赈灾粮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