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旱灾原因

西南地区旱灾原因

ID:10266863

大小:3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6-14

西南地区旱灾原因_第1页
西南地区旱灾原因_第2页
西南地区旱灾原因_第3页
西南地区旱灾原因_第4页
资源描述:

《西南地区旱灾原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西南五省特大干旱的成因农田龟裂、水井干涸、水库见底……2009年秋季以来,高温少雨天气导致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和重庆西南五省市持续严重干旱。其范围和强度均突破历史极值。且仍呈发展趋势,对群众生活、工农业生产包括经济社会发展都造成了严重影响,损失十分严重。如此大旱,除了天灾的原因,人类的行为是否也应当负有一定的责任?大力开发西部,曾是各级政府呼吁和努力做的事。西部的矿产在挖掘,西部的河流在开发,西部的原生态林变成了桉树林、橡胶林,西部的荒原变成了城镇。让西部的人民也富裕起来,无可厚非。但是在挖

2、掘时,开发时,种植时,建设时,西部的环境却在慢慢的被破坏。我就这次干旱的分为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做出简单分析:1.人为因素人类对生态的破坏包括很多个方面。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不当开发矿产资源,过度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用于农业生产,过度放牧,导致了林地面积急剧下降,土地石漠化,土地抗御干旱能力降低,水土流失变得更快。众所周知森林植被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原有的天然植被已遭严重破坏,,西南山区土层甚薄,过度或无计划地砍伐森林导致地表裸露,植被土壤系统涵养水分的功能降低,一旦缺少有效降水必将引发局地干旱

3、,多点的局部地区干旱将会提高发生大范围特大干旱的概率。与此同时当地却大力种植经济林,经济林地中,桉树和橡胶树对生态水文系统影响很大,这两种速生丰产林都被形象地称之为“抽水机”,大面积种植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涵水能力很差。此外,桉树还是“霸王树”,它生长了,其他物种会慢慢地退缩,最后造成桉树林都是地表光秃秃的,生态遭受颠覆性的破坏。没有了森林,怎么能够保持水土。地面干燥,空气中水分稀薄,即使冷空气来了,大气中也没有水分凝结,怎么能形成降雨呢?此外,这些年对水资源过度开采可以说是一种大规模的极其盲目的

4、破坏性水电开发热潮。西南地区的水电站建设密集,一座水电站,就会对河流的流域生态带来重大改变,上游对江水的蓄积,不仅让下游的河道干枯,也会使地下水位降低。这些水电工程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对当地的植物、气候等都造成了直接的破坏。矿产开采及大型工程建设破坏了水文系统。滇黔桂等受灾地区喀斯特岩溶地貌发育,岩坡陡峭,但有色及贵金属矿产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矿业已成为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增长点。资料显示,西南地区矿山企业星罗棋布,现有3万余个矿山企业,重要的矿企达300余个。矿山开采工程在占用土地的同

5、时,对森林、草地等植被也造成了毁灭性破坏。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南地区的炸山修路和开矿等工程大量上马,由于水土保持及土地复垦工作不到位,项目的实施不仅损毁或破坏了原有的天然植被,加剧地表水土流失,产生的弃渣还破坏植被、掩埋农田、淤塞河道及水利工程并污染水源。另一方面关于饮水工程和农田水利设施方面的建设却停滞不前,一些早期建成的水库年久失修,缺乏管理。从此次干旱可以看出,西南的很多农村地区的饮水工程根本就没有得到很好的建设,水保措施、雨水集蓄以及合理的水资源调配等措施并不完善且未能得到合理的实施,农

6、民的生活、生产饮水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很多乡村都是一口水池然后全村人靠天吃水,而且地下水资源也极度匮乏。可以想象灾区人民在旱灾之前饮水就已经是一种困难了。据有关资料显示,西南水电开发的总装机容量预计将达到几十个三峡大坝的水平,如此巨大规模的水电开发、矿产开发将造成怎样的生态影响,它是否也是大旱的一个原因?人类不合理利用水资源及水体污染导致可利用水资源减少。地球表面的70%被水覆盖,但淡水资源仅占所有水资源的2.5%,其中能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只有不到1%的淡水可为人类直接利用,中国的人口又

7、众多。即使我们拥有的水资源如此之少和珍贵,但我们并没有认真地对待它。大面积的水体污染,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管理不当已经造成可利用水资源水量和水质的大幅下降。当干旱发生了大家才知道要珍惜水资源。我想节约用水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全球气候变暖,人类燃烧煤、油、天然气和树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排放到大气层后使地球升温,使碳循环失衡,改变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转换形式。造成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整个带起循环系统的降水重新分布。从而较极端的干旱天气出现频率、强度都会相应增加。2、自然因素在厄尔尼诺现

8、象的影响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暖,副热带高压整体偏强,东亚季风携带的水汽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导致我国东部降水较多,北方降雪频繁。相反之下,我国西南地区是下沉气流占优势,常出现晴好少雨天气。冷空气时机没有掌握好。虽然今冬有数次冷空气影响我国,但大多数冷空气在北方开始偏东移动,加上秦岭的关系,如果冷空气不够“强势”,翻不过山,依然无法造成影响。即使有时候冷空气进入该地区,与暖空气形成了降雨的第一个条件:对流天气。但形成降雨的第二个条件“水汽”如果不丰富,依然无法形成较好的降水。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