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例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措施

64例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措施

ID:13443547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2

64例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措施_第1页
64例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措施_第2页
64例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措施_第3页
64例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措施_第4页
64例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措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64例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64例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措施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和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8例静脉输液过程中出现外渗的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分析输液外渗原因,观察组采用有针对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后输液外渗的发生率及家属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小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为6.25%,对照组为20.31%,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为95.31%,对照组为81.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

2、进行分析,并给予有针对的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关键词:小儿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分析护理措施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中常见的技术操作,由于患儿口服药物时常不合作,且病情常常变化较快,故静脉输液是较为理想的选择[1]。静脉输液过程中,常出现药物溶液渗出到血管之外的周围组织,称为静脉输液外渗。静脉输液外渗是临床护理工作经常遇到的难题,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可引起严重后果。故对静脉输液外渗进行有效护理干预对降低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率,提高输液的安全性,减轻患儿痛苦意义重大[2]。本研究探讨分析小儿静脉输液外渗

3、的原因,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2年8月~2013年9月收治的静脉输液过程中出现外渗的患儿12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4例,男36例,女28例,年龄2.4个月~11岁,平均(5.8±1.2)岁,外渗部位:头皮21例,前臂11例,内踝20例,足背部8例,其他部位4例。其中轻度30例,中度23例,重度11例;对照组64例,男37例,女27例,年龄2.3个月~10岁,平均(5.3±1.4)岁,外渗部位:头皮22例,前臂12例,内踝20例,足背部7例,其他部位

4、3例。其中轻度31例,中度22例,重度11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外渗部位及外渗程度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分析  1.2.1药物因素尽管小儿的肾脏具有一定的尿液酸化和酸碱平衡调节的能力,但若给予患儿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如:葡萄糖酸钙、碳酸氢钠、甘露醇等)静脉滴注时,也会引发静脉输液外渗,幼儿肾脏对碳酸氢钠的处理能力明显低于成人,滴注时极易引发代谢性酸中毒,同时此类药物也可严重损害周围血管,使血管内压力迅速升高,导致血管扩张,出现药液外渗,严重时输液部位可出现组织坏死[3]。  1.

5、2.2操作因素护理人员由于知识和专业技术的不熟练,加上对药物使用方法的不熟悉,使穿刺的失败率升高,进而提高输液外渗的发生率。部分护理人员在静脉注射时常出现同一静脉多次穿刺的现象,也会导致输液外渗。操作因素是导致输液外渗的重要因素,应引起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1.2.3患儿因素新生儿由于胎脂较多,患儿注射部位的皮肤常出现青紫或者苍白症状,加大了患儿静脉注射的难度,由于胎脂的原因也使静脉注射时起固定作用的胶布极易脱落,患儿一旦扭动身体和哭闹,输液外渗的发生率将大大提高[4]。故每次静脉注射过程中常选择患儿头皮作为注射穿刺部位,但患儿头皮由

6、于血管细且较少,血液充盈度低,穿刺难度加大。  1.2.4患儿年龄10个月~3岁患儿较易发生输液外渗,由于此年龄断患儿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对注射的心理反应较大,反抗较强,针头较易穿破血管引发输液渗漏。  1.3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有针对的护理干预,具体措施有:①根据患者血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进针角度,并选择较粗且弹性好的血管进行穿刺,避开瘢痕、血运较差的部位,穿刺时尽量避免反复穿刺,避免损伤血管周围组织,减少血管充血水肿症状的发生;②穿刺成功后,采用透明通气胶带作S型固定,尽量减小反折环,胶布的数量视情况而定。若穿刺部位在头皮,穿刺固定后

7、最好再用胶带沿头部绕一圈,避免因外力牵扯影响输液的正常进行。若穿刺部位在四肢,可在功能位采用小夹板固定;③输液结束后,护理人员应快速将针头拔离血管,应立即采用棉签或棉球按压出针部位,直到出血停止。切勿对出针部位进行揉压,按压时避免力度过大;④输注刺激性较大药物时,可采用静脉留置针,可减少因输液外渗引发周围组织坏死等严重后果,在输注时应控制药物输注速度,避免因速度过快导致输液外渗;⑤患儿输液期间,护理人员要定时巡视,密切观察穿刺部位的情况,并指导患儿家属仔细看护输液情况,一旦患儿动作幅度过大或哭吵不安,及时告知护理人员。对照组:采用常规护

8、理措施。  1.4输液外渗处理两组患者一旦出现输液外渗,应立即给予处理,若输注常规药物,外渗液体较少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外渗液体较多,且出现明显肿胀,可用50%硫酸镁湿敷,若输注液体是刺激性较大药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