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宝窗随笔》第一集(读书学习)

010《宝窗随笔》第一集(读书学习)

ID:13296615

大小:179.0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8-07-21

010《宝窗随笔》第一集(读书学习)_第1页
010《宝窗随笔》第一集(读书学习)_第2页
010《宝窗随笔》第一集(读书学习)_第3页
010《宝窗随笔》第一集(读书学习)_第4页
010《宝窗随笔》第一集(读书学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010《宝窗随笔》第一集(读书学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李文昌《宝窗随笔(第一集)》文章选(读书学习)读《随园诗话》(之一)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浙江钱搪(今杭州)人。进士出身,做过几任知县,中年以后辞官定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他著述很多,涉及方面较广。论诗首倡性灵说,对当时较有影响。他的诗作大体贯彻了这一主张,多写生活感受,风格清新灵巧。缺点是缺乏社会现实内容,有时不免流于浮华。这里抄录一首短诗《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他的《随园诗话》很值得一读,钱钟书评论它说:“往往直凑单微,隽谐可喜,不仅为当时之药石,亦足资后世之攻错。”郭沫若则说它:“喜其标榜性情,不峻立门户,使人

2、易受启发,参摆脱羁绊。”翻开《随园诗话》的第二篇,题目是《诗在骨不在格》。原文是:“杨诚斋曰:‘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办。’余深爱其言。须知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三百篇》半是劳人思妇率意言情之事;谁为之格?谁为之律?而今之谈格调者,能出其范围否?况皋、禹之歌,不同乎《三百篇》、《国风》之格,不同乎《雅》、《颂》;格其有一定哉?许浑云:‘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没诗莫浪吟。’诗在骨不在格。”袁枚说的《三百篇》指诗经,皋、禹指远古时代的诗歌。他说的诗骨,既指有“风趣”,又应该说有“思想”、有“主

3、题”,狭义上也包括有“骨气”。如李清照的《乌江》诗,还有李后主的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个女人,一个亡国之君,虽一个豪放一个婉约,却写的都很有骨气,李后主的词甚至是用自己的生命写成的。理解这里说的“有趣”,应该更宽泛些,不应仅仅停留在字面上。我倒觉得把“骨”,理解成“骨气”更好。侠骨也有柔肠;婉约不失豪放,两者可以兼得、可以融合、可以在思想上统一。跳出袁枚所设的圈子,我想说说风骨和格调的关系。说到底,在一首诗中格调是形式,风骨是内容;格调是皮囊,风骨是灵魂;格调要服从风骨,格调是为风骨服务的。所以,没有风骨,格调只是一个“空架子”而已。12月27日星期六晴-13~

4、-22℃读《随园诗话》(之二)我一直以为,以状元、榜眼和探花为进士及第的一、二、三名,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一种定规,看了袁枚的《随园诗话》才知道,其实并不全是那么回事。他在《名未必符实》中说:“古称探花,不必第三名。《天中记》:‘唐进士杏园初会,使少俊二人探花游园,若他人先折名花,则二人被罚。’蔡宽夫《诗话》云:‘故事,进士朝集,择年少者为探花使。’是探花者,年少进士之职,非第三名也。”就是说叫探花的不一定非得是第三名,年少的进士也可这样称呼。他考证的另一个理由是:“余按李焘《长编》载:‘陈若拙中进士第三名,以貌陋,人称瞎榜。’盖宋以第三名为榜眼,亦探花不必第三名之证。”

5、关于进士插花,袁枚讲了一个故事,说:“进士帽上多插花。太宗曰:‘寇准少年,正插花饮酒时。’温公性严重,不肯插花。或曰:‘君恩也。’乃插一枝。大概以年少者为贵。”但是,为什么把第三名叫“探花”呢?是后人约定俗成吧?肯定也不是空穴来风,袁枚只是提供了一个怀疑的依据而已。不过,由此却让我们多掌握了一点这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因为是《诗话》,于是作者还是引到了这个层面上来:“某《及第》诗曰:‘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醉归扶杖人多笑,十里珠廉半下钩。’或又曰:‘平康过尽无人问,留得宫花醒后看。’皆伤老之词。”35年轻人可以奔奔前程,如果有中奖的运气,还可以弄个探花当当;但老年人

6、就没那么幸运了,想与花沾边都会有人笑话。读过《红楼梦》的人,想必一定还记得,刘姥姥在二进大观园时,李纨给她插了一脑袋的花,刘姥姥就是戴着这些花,在大观园里“乱串”,闹出了一连串的笑话。不过,刘姥姥的那种洒脱、老练、自如,极尽幽默又不失尊严,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这一段也成了书中最精彩的部分之一。以我看“老要张狂少要稳”,这话还是要的,“人老簪花”有什么不对、有什么不好?老年是人生最成熟、最自由的时期,晚霞满天灿如花,“平康过尽”正是夕阳红。12月28日星期日晴-9~-19℃读《随园诗话》(之三)《唐翰林最荣》中说,唐朝时,翰林学士十分荣耀,进宫朝见皇帝时,是允许借“飞龙厩

7、”里的马来骑的。白香山在《赠钱翰林》一诗中有这样的句子:“分班皆命妇,对苑即储皇。”说明翰林与皇宫的关系非常密切。因此韦绶只不过是一个学士,可以披蜀国产的宽大的锦袍。韩渥也只不过是个学士,却可以暗藏精巧的烛台。《十国春秋》中记载:后署王建待翰林过优,人忧之。建曰:“我昔值禁军,见唐天子待翰林之厚,虽朋友不如也。我不过万分之一耳。”这个故事一看就明白,可要说的是,我对王建很有兴趣,因为2001年10月下旬我到过成都。王建的陵墓就建在那里,现在被辟为一处公园,占地面积很大,而且古迹保存、园林建设都堪称一流,游人也很多。一天的下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