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题3

《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题3

ID:13256429

大小:5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1

《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题3_第1页
《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题3_第2页
《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题3_第3页
《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题3_第4页
资源描述:

《《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题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家畜环境卫生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和目的?1.家畜环境卫生学的性质是研究外界环境因素对家畜作用和影响的基本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制定出利用、控制、保护和改造环境技术的措施,以增进家畜健康、提高其生产力的科学。2.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家畜及影响其健康和生产力的外界环境。(1).家畜方面a.家畜生活和生产的适宜环境条件。b.家畜对环境条件的影响。(2).外界环境方面a.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规律。b.外界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c.外界环境条件如何影响家畜的生活、健康和生产。3.本课程的主要目的能更全面地了解环境因素对家畜健康的影响,进一步掌握防止疾病发生的各

2、个环节,更好地防止疾病的发生,保持家畜健康,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实现高产高效的目的。二.全身适应性综合征(GAS)三个不同阶段?(1)警戒反应或动员阶段,包括以下两方面。休克相:表现为体温下降、血压降低、淋巴球减少、酸血症、神经抑制、肌肉紧张度减低、胃肠道溃疡等。反休克相:它是代偿性、防御性反应。特征:①肾上腺皮质肥大、增生及分泌增强。②体温、血压上升,血糖升高。③胸腺、脾、腔上囊萎缩。④血液稀释、碱血症等,使机体进入适应性阶段。(2)适应阶段机体对应激因子的抵抗力增强,表现在代偿性能趋于完善,对应激因子的作用能够适应。如动物对寒冷、噪音等的逐渐适

3、应。(3)衰竭阶段若应激因子过强或作用时间过长或机体抵抗力较弱,在适应阶段,机体的适应能力可能耗尽,而出现适应机能减弱、失效。此时,机体又出现类似第一阶段的症状,终因适应完全失效而发展为各式各样的应激综合征。三.季节变化的影响?a.季节变化引起温湿度变化,从而影响饲草的荣枯。b.季节变化引起日照的变化,从而影响家畜的繁殖。c.季节变化影响产蛋、产奶、产肉、皮毛成熟。四.我国的典型气候类型?a.大陆气候:夏热冬冷,日照丰富,气温(日、年)较差大。高低温度出现时间较早,温度非周期性变化显著,春温高于秋温。年降水集中夏季,变率较大。海洋气候与之相反。b.

4、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夏季具有海洋性,冬季具有大陆性。地中海气候与之相反。c.高原气候与高山气候:同为高海拔,但高原陆地面积大,夏季和日间易增热,冬季和夜间辐射强烈,所以温差较大。高山则由于山巅面积小,增热冷却缓和,所以温差较小。五.影响动物临界温度和等热的因素?1.动物种类一般体型大,单位体重表面积较小的动物,临界温度较低、等热区较宽。2.年龄和体重临界温度随年龄和体重的增大而下降。3.皮毛状态被毛绵密和皮下脂肪较厚的动物,临界温度较低、等热区较宽。4.饲养水平饲养水平愈高,体增热愈多,临界温度愈低,等热区较宽。5.生产力高产家畜

5、,代谢率高,产热量也多,临界温度低,较耐低温。6.动物对气候的适应性寒冷地区的家畜等热区比温暖地区的家畜宽。7.管理制度饲养密度大,则等热区宽。8.气象要素气流和气湿等在不同条件下都影响机体的散热,会改变临界温度和等热区。4l六.动物热应激时的热调节?1.提高可感散热.皮肤血管扩张,大量血液流向体表,皮温升高,皮温与气温之差加大。2.增加蒸发散热.血液中水分渗透,促进皮肤和呼吸道的蒸发散热。3.减少产热量.少吃或拒食;嗜眠懒动,肌肉松弛;生产性能下降;代谢率降低。七.低温环境对初生仔畜的影响更大。这主要是?a.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健全;b.皮肤较薄;c

6、.皮下脂肪较少;d.体表面积与体重之比较高。八.温度应激对家畜健康的影响?(1)对家畜抗病力和免疫的影响A.体质下降,抵抗力降低,对病原微生物的敏感性增加,引起疾病或死亡。B.成年家畜免疫机能下降,容易造成免疫失败;幼畜被动免疫受抑。(2)气温的直接致病作用:温度过高或过低,会诱发感冒、肠痉挛、支气管炎、肺炎、肾炎、牛口蹄疫、羔羊痢疾、马肌红蛋白尿等疾病。九.气温的间接致病作用?a.通过饲料影响家畜采食了冰冻的饲料或饮用冰水,易患胃肠炎、鼓胀、下痢、流产等。b.影响病原微生物和媒介虫生存和繁殖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生存和繁殖,造

7、成寄生虫病的发生和传染病的流行。十.等热区的实践意义?在等热区内,家畜采食正常,用于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少,消化道吸收的营养物质,被大量用于合成畜产品,因而,饲料利用率及生产力水平最高、最为经济。十一.光能被吸收后的转变?a.使分子或原子旋转或振动,产生光热效应进行热传递。b.使分子或原子受激呈激发态,产生光化学效应,继发生物学效应。c.使分子或原子中电子脱出,产生光电效应(荧光或磷光)。十二.可见光的作用机理?可见光是太阳辐射中能使人和动物产生光感和色觉的部分(波长380-760nm)。对动物既可引起光热效应,也可引起光化学反应,但不如红外线

8、和紫外线强烈。作用途径光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下丘脑兴奋。(主要途径)禽:光穿头颅骨脑神经下丘脑兴奋。(视网膜外或恼感受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