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2.4《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1)

语文:2.4《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1)

ID:13167209

大小:14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21

语文:2.4《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语文:2.4《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语文:2.4《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语文:2.4《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语文:2.4《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2.4《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抓住关键 品味语言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及教学实录【教学内容】《烛》(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是选自《左传》的先秦历史散文,重点写烛之武言辞,表现他的机智及爱国情怀,但晋、秦从围郑到解围而去的全过程也相当完整地写出来了,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本文安排在必修2第三单元第一篇,该单元的阅读鉴赏侧重于“思考与领悟”。“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侧重于“领悟”的过程与方法(如“提要钩玄”、“质疑解难”、“融会贯通”等)。学习时要注意反复朗读,悉心体会,领悟语言内涵,还要学习提要钩玄的阅读方法,学会抓住关键词语,概述文章的叙事脉络。【

2、教学对象】高一学生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对文言文阅读有一定的了解,但初中所学的篇目有限,学习本文的词类活用及句式有些困难。第一课时教学应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合作讨论,整理“分类式笔记”,理解掌握文言实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尤其是练习中涉及的词语,达到诵读中的“读准、读通”目标;第二课时教学重在引导学生欣赏人物言辞,了解《左传》的语言特色,领悟烛之武高超的语言技巧,达到“读好、读精”的目标。【教学重点】一、疏通字句,诵读课文(第一课时)二、阅读鉴赏,领悟精髓(第二课时)【教学难点】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3、】通过诵读,抓住文中关键词语,领悟烛之武高妙的劝说艺术,感悟《左传》语言的魅力,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重难点】探究烛之武说辩技巧【教学方法】诵读品味法、圈点批注法、比较感悟法、讨论交流法、文本对话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烛之武退秦师》。上节课我们跟大家一起梳理了字词,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今天我们重点学习烛之武的说辞,通过对烛之武说辞的揣摩、品味、鉴赏、评析,体会《左传》语言简洁而不简单的艺术魅力。秦晋联盟,大兵压境,郑国命运危在旦夕,非常时期烛之武被推到拯救国家的风口浪尖上。肩负非常使命的烛之武只身赴秦,智说秦君,仅仅1

4、0句话,125个字,就使得秦伯不但“去郑”,而且还帮助守卫郑国,其辞令之妙,不愧为《左传》语言的典范。那么,烛之武怎样巧舌如簧,劝说秦伯退兵的呢?文章又是怎么写的呢?这就要我们细细品味,认真阅读。关于阅读,我们说就是要走进文本,跟作者进行对话。记得一位特级教师说过:阅读就是把不在跟前的作者叫到跟前,把去世的作者唤醒,叫到对面来,与他促膝谈心。我们也希望今天这节课大家能够透过文本,穿越时空,真正完成与作者灵魂的亲切对话。二、阅读第三段,对人物语言进行圈点批注师:现在请大家看屏幕,根据要求,认真品味第三段,这是本文的重点段落,请大家从自己最有感觉的地方入手,

5、记下自己的感悟,写在刚才发下去的专用纸上。抓住关键词语,仔细阅读第三段,作好圈点钩划。1.自由地读,深入地读,感悟作品语言的魅力,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2.围绕烛之武说辞进行理解,感悟,评析,赏析。学生阅读品味,教师随机指导。(新版教科书文言文部分的注释相当详尽,学生通过注释参读课本基本上能疏通文章,教师只须适当点拨即可。因而教师应放下心寻找有“阅读”的教学切入点。)三、交流批注,感悟语言的魅力师:现在请哪位同学先来说说你对哪些语言最有感觉?哪些是你最喜欢的?你觉得它好在哪里?你怎么点评的?其他同学认真地听,同时选取你觉得合理的作好旁批。生1:“越国以鄙远

6、,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点出越过晋,令郑成为秦的边邑是很困难的。这只会削弱秦国的力量而扩大了晋国的领土。从各为其利的角度动摇秦伯,激起秦、晋之间矛盾。师提醒:不是“激起矛盾”,而是“揭示矛盾”。可批注为“揭示矛盾”。生2:“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用委婉的语气游说秦伯,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点明来意,然后以一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客气的说法,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可看出烛之武的礼貌很好。师提醒:“委婉”应作为旁批,注在旁边。师补充:烛之武并非开门见山,而是“夜缒而出”是很隐秘的;另外课文客观地介绍是先谈晋国后谈秦国,“秦、晋围郑”把秦放在晋的前面

7、凸显秦的优势,且“郑既知亡矣”的“既”明确点出郑国自知会灭亡,显现弱势,令秦伯放下戒心!生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点明保留郑国对秦国的种种利益且无害于秦国,和“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君之所知也”回顾历史,从历史史实上说明晋国言而无信。师提醒:回顾历史,我们可以说成“援史”,“援用历史”旁批。师补充:从晋国的野心来说,它是不会满足的。就算使郑国成为了它的边境也不会停止,东扩必要西拓,到时必定会损害到秦国的利益。生4:“邻之厚,君之薄也”运用对比的手法点明了秦国灭掉郑国对秦、晋两国的利弊关系,语言简短,却字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句句都像刀子一样直

8、接撼动秦伯的心,令其动摇与晋的盟约关系。师提醒:“邻之厚,君之薄也”并非没有依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