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2.4《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2.4《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ID:29381895

大小:6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19

高中语文 2.4《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高中语文 2.4《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高中语文 2.4《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高中语文 2.4《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高中语文 2.4《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2.4《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烛之武退秦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左传》等文学常识;掌握文中出现的文言现象。2、过程与方法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赏析人物形象和写作技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烛之武临危受命、大智大勇的爱国精神。【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体会《左传》的语言特点和叙述技巧;分析烛之武这一人物形象。【教学难点】领会和学习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教学方法】诵读法、归纳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二、解题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在此之前,郑国做了两件对不起晋国的事。一是晋文公当

2、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是楚国大败。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但仍未感化晋国。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攻郑呢?因为当时秦国也要争夺霸权,也需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秦也有向外扩张的欲望,于是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三、整体感知

3、、理清思路1、教师范读并正音汜(fán)南   佚(yì)之狐  共(gōng)其乏困  秦伯说(yuè)  秦军氾(fàn)南夫(fú)晋,何厌之有无能为(wéi)也矣若不阙(quē)秦微夫(fú)人之力不及此夜缒(zhuì)而出杞(qǐ)子逢(páng)孙失其所与,不知(zhì)2、学生自由朗读四、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二、研习课文,疏通字词句。(一)学习课文第一段1.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串讲课文。实词:礼,礼遇,以礼相待。贰,从属二主,不忠诚。军,名词做动词用,驻军。虚词:以,因为。句式:“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

4、楚也”是介词结构后置句,“以其于晋无礼,且于楚贰也”。2.分析理解思考:第一段共五个分句,语言简练,但字字均很重要,它实际上交代了什么?明确:一个弱小的郑国,同时受到两个强国的进攻。大军压境,国都被围,气氛十分紧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说明这次围郑主要是晋国为了报复郑国,与秦国并没有多大的利害关系,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下伏笔;“晋军函陵,秦军汜南”,既然两国军队并没有驻扎在一起,也就为烛之武的分化瓦解工作提供了可能。“函陵”“汜南”均属郑国领土,分别为晋、秦所占,一是说明晋秦联军来势凶猛,势不可挡;二是暗示着郑国有机可

5、乘。开篇寥寥数语,既点出了战争爆发的原因、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又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了伏笔。(二)学习课文第二段1.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串讲课文实词:辞,推辞。虚词:若,假如。犹,尚且,还。已,同“矣”。而,却。句式:“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中“之”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翻译时可不翻译出来。一词多义:若①如,像:“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②如果:“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③人称代词“你”:“若毒之手”。2.分析理解(1)思考:佚之狐的话表明了什么?明确:佚之狐向郑伯推荐烛之武。“国危矣”承上而来,再次强调郑国所处的危险

6、境地。“若使烛之武见秦师,师必退”,说明烛之武具备了担此重任的非凡才能。(2)思考:烛之武的推脱之辞以及郑伯听后的表现说明了什么?明确:“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暗写烛之武在年轻时并没有得到重用;“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则流露出满腹的委屈和牢骚。但是,即使是在“无能为也已”的情况下,仍被委以重任,其才识已可想而知了。面对烛之武的牢骚,聪明的郑伯没有表现出丝毫不满,也没有给予什么安慰和许诺,而是光用“是寡人之过”自责,从谏如流,情意真切。他的一番诚意感动了烛之武。3.教师总结,引发学生思考“文似看山不喜平”,这篇课文充满了波澜,显得生

7、动活泼。如大军压境,郑国危在旦夕,不禁让人捏着一把汗,而佚之狐的推荐,使郑伯看到了一线希望。读者满以为烛之武会顺利出使敌营,挽狂澜于既倒,谁知他却因长期得不到重用而“辞曰”,使郑国的希望又趋渺茫。郑伯的自责,也增添了文章的戏剧性。(三)学习课文第三段。1.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串讲课文。实词: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敢,敬辞。执事,对对方的敬称。鄙:以……为邑。陪,增加。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行李,出使的人。封,以……为边界。肆,延伸。济,渡过。虚词:以,来。通假字:阙,同“缺”,损害。说,同“悦”,喜悦。

8、一词多义:夫:①发语词:夫晋,何厌之有  ②男人:遂子孙荷担者三夫③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2.理解分析(1)思考:烛之武为什么一见到秦伯就说“郑既知亡矣”?明确:烛之武采用了先抑后扬的办法。一上来,使秦伯认为烛之武完全是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这就引起秦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