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15286
大小:78.86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7-11-10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浙等路制置盐 矾兼发运副使上护军赐紫金鱼袋蒋之奇撰 之奇尝苦楞伽经难读。又难得善本。会南都太子太保致政张公施此经。而眉山苏子瞻为书而刻之板。以为金山常住。金山长老佛印大师了元持以见寄。之奇为之言曰。佛之所说经总十二部。而其多至于五千卷。方其正法流行之时。人有闻半偈得一句而悟入者。盖不可为量数。至于像法末法之后。去圣既远。人始溺于文字。有入海算沙之困。而于一真之体乃漫不省解。于是有祖师出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以为教外
2、别传。于动容发语之顷。而上根利器之人已目击而得之矣。故云门至于骂佛。而药山至戒人不得读经。皆此意也。由是去佛而谓之禅。离义而谓之玄。故学佛者必诋禅。而讳义者亦必宗玄。二家之徒更相非而不知其相为用也。且禅者六度之一也顾岂异于佛哉。之奇以为禅出于佛而玄出于义。不以佛废禅。不以玄废义。则其近之矣。冉求问闻斯行诸。孔子曰闻斯行之。子路问闻斯行诸。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说岂有常哉。救其偏而已。学佛之敝。至于溺经文惑句义而人不体玄。则言禅以救之。学禅之敝至于驰空言玩琦辩而人不了义。则言佛以救之。二者更相救。而佛法完矣。昔达磨西来。既已传心印于二祖。且云吾有楞伽经四卷亦用
3、付汝。即是如来心地要门。令诸众生开示悟入。此亦佛与禅并传。而玄与义俱付也。至五祖始易以金刚经传授。故六祖闻客读金刚经而问其所从来。客云我从蕲州黄梅县东五祖山来。五祖大师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成佛矣。则是持金刚经者始于五祖。故金刚以是盛行于世。而楞伽遂无传焉。今之传者寔自张公倡之之奇过南都谒张公。亲闻公说楞伽因缘。始张公自三司使翰林学士出守滁。一日入琅玡僧舍。见一经函。发而视之。乃楞伽经也。恍然觉其前生之所书。笔画宛然。其殆神先受之。甚明也。之奇闻羊叔子五岁时令乳母取所弄金镮。乳母谓之汝初无是物。祜即自诣邻人李氏东垣桑木中探得之。主人惊曰。此吾亡儿所失物也。云何持去。乳母具言之。知祜之前身
4、为李氏子也。白乐天始生七月。姆指之无两字。虽试百数不差。九岁谙识声律。史氏以为笃于才章。盖天禀然。而乐天固自以为宿习之缘矣。人之以是一真不灭之性。而死生去来于天地之间。其为世数。虽折天下之草木以为筹箸。不能算之矣。然以沦于死生。神识疲耗。不能复记。惟圆明不昧之人知焉。有如张公以高文大册。再中制举。登侍从。秉钧轴。出入朝廷逾四十年。风烈事业播人耳目。则其前身尝为大善知识。无足疑者。其能记忆前世之事。岂不谓信然哉。故因读楞伽新经。而记其因缘于经之端云。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奉郎新差知登州军州兼管 内劝农事骑都尉借绯苏轼书
5、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先佛所说微妙第一真实了义。故谓之佛语心品。祖师达磨以付二祖曰。吾观震旦所有经教。惟楞伽四卷可以印心。祖祖相授以为心法。如医之难经。句句皆理。字字皆法。后世达者神而明之。如盘走珠。如珠走盘。无不可者。若出新意。而弃旧学以为无用。非愚无知。则狂而已。近岁学者各宗其师。务从简便。得一句一偈。自谓子证。至使妇人孺子抵掌嬉笑。争谈禅悦高者为名。下者为利。余波末流。无所不至。而佛法微矣。譬如俚俗医师。不由经论。直授方药。以之疗病。非不或中。至于遇病辄应。悬断死生。则与知经学古者。不可同日语矣。世人徒见其有一至之功。或捷于古人。因谓难经不学而可。岂不误哉。楞伽义辄幽眇。文字简古。读者或
6、不能句。而况遗文以得义。忘义以了心者乎。此其所以寂寥于世。几废而仅存也。太子太保乐全先生张公安道。以广大心。得清净觉。庆历中尝为滁州。至一僧舍。偶见此经。入手恍然。如获旧物。开卷未终。夙障冰解。细视笔画。手迹宛然。悲喜太息。从是悟入。常以经首四偈。发明心要。轼游于公之门三十年矣。今年二月过南都。见公于私第。公时年七十九。幻灭都尽。惠光浑圜。而轼亦老于忧患。百念灰冷。公以为可教者。乃授此经。且以钱三十万。使印施于江淮间。而金山长老佛印大师了元曰。印施有尽。若书而刻之则无尽。轼乃为书之。而元使其侍者晓机。走钱塘求善工刻之板。遂以为金山常住。 元丰八年九月九日
7、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一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一切佛语心品第一之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南海滨楞伽山顶。种种宝华以为庄严。与大比丘僧。及大菩萨众俱。从彼种种异佛刹来。是诸菩萨摩诃萨。无量三昧自在之力。神通游戏。大慧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一切诸佛手灌其顶。自心现境界。善解其义。种种众生。种种心色。无量度门。随类普现。于五法自性识二种无我。究竟通达。尔时大慧菩萨与摩帝菩萨。俱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