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诠释与文化之重塑研讨会(澳门2005)论文

训诂,诠释与文化之重塑研讨会(澳门2005)论文

ID:13136264

大小:5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20

训诂,诠释与文化之重塑研讨会(澳门2005)论文_第1页
训诂,诠释与文化之重塑研讨会(澳门2005)论文_第2页
训诂,诠释与文化之重塑研讨会(澳门2005)论文_第3页
训诂,诠释与文化之重塑研讨会(澳门2005)论文_第4页
训诂,诠释与文化之重塑研讨会(澳门2005)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训诂,诠释与文化之重塑研讨会(澳门2005)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训诂、诠释与文化之重塑研讨会(澳门2005)论文知识论与诠释学(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潘德荣)一知识概念与知识论至少在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西方尚未形成哲学的知识概念。到了赫拉克利特(Heracleitus,约公元前540-480),才开始用“逻各斯”的概念来标志万物生灭的依据及其共同性与普遍性,它乃是建立真正的“知识”的原则。逻各斯在本质上是属于灵魂的“灵魂”为永恒的活火。参见亚里士多德PhilosophischeSchriften(哲学著作集),Bd.5,S.10,Hamburg,1995;叶秀山《前苏格拉底哲学

2、之研究》,北京三联书店,1982年,第100-101页。,它贯穿与一切变化的质料,通过这种本体——逻辑的原则(Onto-logischePrinzip)——使得一切事物的存在的法则,如生灭、升降等,成为清晰可辨的东西,并从“多”中发现“一”(即法则、世界秩序、和谐)。在哲学史上,巴门尼德斯(Parmenides,公元前515-445)首次在其诗学中探讨了真实的知识这一主题。他认为,诗歌涉及到了思维为达到真实的知识所必须采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并不存在与人类世界,而是为神所开启的心灵的真理,这种超验的真理超越了其他一

3、切真理与非真理。在他看来,思想是建立在先验的肯定或否定、或是此两者的混合之基础上的。人类的认识方式的特征,就在于认识肯定与否定的对立,并一肯定与否定作为两个原则——巴门尼德斯称之为“光明”与“黑夜”——而建立起来的。知识中包含着真理,真理的内容就基于存在之先验的肯定参见德国HistorischesWörterbuchderPhilosophie(哲学史辞典),Bd.2,S.644,Darmstadt,1972.。智者学派将人当作认知着、感觉着的个体,并以此作为知识的基点,而不是本体论意义上的“一”。当普罗塔哥拉

4、斯(Protagoras,约公元前485-410)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时,显然是将“人”理解为个体的存在者。这样一种观念,从积极的意义上说,是凸显知识构建的主体性作用,但因它并未合理地安顿个体之总体(人类)、知识的对象(客体),不可避免地打上了知识相对主义的记印。个人主义、相对主义的知识论导致了人们对普遍有效的共同知识之怀疑,西方知识论中怀疑论传统由此而萌生。苏格拉底的思想乃是从智者学派到柏拉图理念论的过渡形态根据HistorischesWörterbuchderPhilosophie,苏格拉底的思想

5、属于智者学派传统(Bd.2,S.645)。而在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贺麟、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二卷,第二章)中,苏格拉底则被视为非智者学派哲学家。在我看来,造成这两种不同的判断根本原因恰恰在于苏格拉底思想的过渡性质。。一方面,他更明确地意识到了思维的主观性,站在个人主义的立场上而舍弃确定的“逻各斯”,放弃对“真理”的要求,他怀疑人们关于知识的主张,宣称他所真正知道的知识就是他一无所知。然在另一方面,他与坚持多义的“逻各斯”概念的智者学派不同,寻求知识中终极有效的东西参见Historische

6、sWörterbuchderPhilosophie,Bd.2,S.465-466.。而这种终极有效的东西不是现存的存在于某处,有待于我们将它发掘出来,它本质上是间接的、通过思维而建立起来的东西。黑格尔尝说:“苏格拉底的原则就是:人必须从他自己去寻找他的天职、他的目的、世界的最终目的、真理、自在自为的东西,必须通过他自己而达到真理”,而“自我意识的培养,理性的发展,就是对普遍概念的认识”。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2卷,第41、59页。从中可以看出,在苏格拉底那里,所有的知识,包括“善”

7、8在内,最高的规定性就是主观性。这种主观性虽然建立在个人基础之上,但起达到的知识却是普遍的共相。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他继承了老师将实在确定为思想、意识才是本质的基本原则,不同的是,柏拉图将此加以进一步扩展,认为思想乃是宇宙的本质。如此,柏拉图理念论将苏格拉底的先验知识转向了客观的、带有本体论意味的知识。在此,知识与非知识的关系,有如理念与现象(Erscheinung)之关系。他将世界划分成可见世界与可知世界。在可见世界中,包含着影象与产生影象的实物(我们的周围世界中的一切)两个部分。显而易见,影象是非真实的

8、,而实物则是真实的;在可知世界中,也包含两个部分,即影象与知识。这里的“影象”不是别的,正是在可见世界中的“实物”,质言之,可见世界中的“实物”在可知世界中被灵魂当作“影象”。而知识,只是指“逻各斯本身凭着辨证的力量而达到的那种知识。”参见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266-271页。如此,知识就完全排除了任何感性的事物,而纯粹是一个从理念到另一个理念、并且最后还是归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