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119576
大小:29.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20
《浅谈文言实词的考查及答题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谈文言实词的考查及答题技巧正确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的含义是中考的考点。因此,梳理常考的实词,揣摩总结此类试题的答题技巧很有必要。常见文言实词的考查范围,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通假字等。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是考试的重点。中考常考的实词很多,限于篇幅,笔者只整理少量实词。把:持、拿。如:“把酒临风。”被:同“披”,穿着。如:“将军身被坚执锐。”鄙:见识浅。如:“肉食者鄙。”兵:兵器。如:“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察:明察。如:“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策:鞭子、驱使。如:“执策而临之。”“策之不以其道。”池:护城河。如:“山非不高也,
2、池非不深也。”从:(1)跟随。如:“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2)依顺,听从。如:“民弗从也。”(3)指堂房亲属。如:“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国:(1)国家。如:“等死,死国可乎?”(2)国都。如:“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或:(1)有时,偶或。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2)有人。如:“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间:(1)中间,期间。如:“奉命于危难之间。”(2)参与。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3)隔离。如:“遂与外人间隔。”(4)有时,偶然。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5)指房屋的间数。如:“安得广厦千万间。”书:(1)
3、写,记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2)字条。如:“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3)书信。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4)书籍。如:“家贫,无以致书以观。”信:(1)相信。如:“忌不自信。”(2)信用。如:“小信未孚,神弗福也。”(3)信任。如:“愿陛下亲之信之。”(4)同“伸”,伸张。如:“欲信大义于天下。”2阴:(1)山的北面,水的南面。如:“指通豫南,达于汉阴。”(2)阴暗。例如:“朝晖夕阴,气象万千。”(3)阴冷,寒冷。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解答文言实词意义这一类题,一方面要注重积累,认真归类整理。另一方面要从中找出规律
4、,巧释词义。以下五种方法,非常有效。1.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但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某个实词的含义。这就要求考生具备一种根据上下文推断词语含义的能力,在推断的过程中要始终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段。例如,山东潍坊市中考题“公退之暇,被鹤氅”。要求解释句中加点的词。根据下文“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中的“戴”和“执”的意思,就可推断出“被”是“穿着”的意思。2.结构分析法(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在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中,位置对称
5、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例如,湖北黄冈市中考题“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和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要求解释句中加点的词。上下句并列展开,根据“恶”的提示,前者“去”肯定不是“前往”而是“离开”,进而引申为“背弃”。3.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例如,四川乐山市中考题“余家深山之中”,要求解释句中加点的词。“家”字前有代词“余”,后有补语“深山之中”,上下联系起来,不难推断
6、出它处于谓语的位置,是动词,应该是“居家”的意思。4.联想推断法(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答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例如,山西太原市中考题“一士人善画和旦而过之。轴必坠地”,要求解释句中加点的词。依据《口技》“京中有善口技者”中的“善”当“擅长”讲,《木兰诗》中的“旦辞爷娘去,暮至黑山头”中“旦”当“早晨”讲,再结合语境,可以推断此处的“善”也是“擅长”的意思。此处的“旦”也是“早晨”的意思。5.代入检验法(借助题干所给的义项推断词义)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是将所给的义项
7、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正确答案。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