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至善的澄明之境

走向至善的澄明之境

ID:13111905

大小:42.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20

走向至善的澄明之境_第1页
走向至善的澄明之境_第2页
走向至善的澄明之境_第3页
走向至善的澄明之境_第4页
走向至善的澄明之境_第5页
资源描述:

《走向至善的澄明之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走向至善的澄明之境走向至善的澄明之境走向至善的澄明之境走向至善的澄明之境走向至善的澄明之境走向至善的澄明之境走向至善的澄明之境走向至善的澄明之境走向至善的澄明之境第32卷第2期2001年4月南昌大学学报(人幸L版)JOURNALOFNANCHANGUNIVERSITY32No2Anr.2001走向至善的澄明之境郭蓉(南昌陆军学院马列最研室,江西南昌330103)摘要:善作为处理人与人,人与牡畚关未的正向苑畴,是人是道德生活所追求的永恒主题,它对加强当前我目的牡畚主义道德建谩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然而.走向至善的澄明之境,不是一葺【而就的,它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善的实现,善的积,善的

2、抵进而i蚌走向至善的漫长,艰辛的过程关键词:善;至善;实现;积;抵选中圉分类号:1382—0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绾号:1006一o448(2001)02—0019—06善是人类道德生活中永恒的主题,它是人类的一切精神和道德品格中最伟大的一种.它用人类自我觉醒,自我约束的实践精神方式,来表现人类对现有(或实有)世界的价值评估,来表现人类对未来(或应有)世界的价值追求,从而激励和推动人类上升到更高的文明境界.…与人为善,是顺应这种道德发展规律而在人际交往中产生的必然要求,而走向至善的澄明之境,则是漫长而艰辛的实践,积累与升华过程.一善的实现善,不是抽象存在的,而是在实践中通过个

3、体的努力而逐步得以确立并实现的.普的实现是一个过程.善由抽象到具体的实现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过程:1.道德认知过程——价值认定善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因而,善首先要被自觉地意识到,然后才可能被实践.惟有对善与恶有所认定,才能进而形成何者当为,何者不当为的行为规范.而对善与恶的逻辑分辨,就包含着人们在普遍意义上的价值认定问题.所以,人们首先要根据价值形态来评定行为的普与恶,符合一定时代必然的价值观念称为”善”.伦理学或道德哲学往往以某种规范系统来担保行为的善,而规范,就一般意义而言,是指事物的标准和规范.规范的形式有多种,从道德角度来说,规范是对主体的社会要求,是规定行为正当与

4、否,善恶与否的标准.然而.从逻辑上看,规范系统的建构总是以价值的确认为前提的,因此人们首先是根据价值形态来规定行为的规范以及评价的准则,而价值在道德领域中则表现为善.就价值认收稿日期:2000—12—29作者简卉:郭蓉(1975~).女.江西南昌人,助教.主要从事道德哲学与人生哲学的研究.南昌大学学报(人社版)2001燕定对伦理学的本源意义而言,价值论似乎构成了伦理学或遭德哲学的元理论.在历史上,不同流派的哲学家都形成了各自的一套价值观念,并将他们的价值观念逐步展开,综合形成各自相应的价值系统.由此,价值原则与规范系统是相互确认,相互统一的,即一方面,规范系统总是逻辑地以价值

5、原则为根据的;另一方面,价值的认定过程中所具体体现的价值原则,也包含着某种规范系统,并往往也构成了人们实践行为的范导原则.但二者在对善的确认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规范总是与”应当”相联系的,它作为”当然之则”为行为提供了选择的根据,更注重表现的是善的外在担保形式,它是善的外壳展示;而价值原则是善的内在逻辑支撑,从某种意义上看,它具有本体论的意义.在道德认知过程中,并不仅仅表现为对实体实践行为的抽象认识,还包括了对实践行为活动中的具体由因的认知和把握,也即是说在道德认知过程中.不仅要认知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的“是什么”的问鼯,更要分辨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的”应当”的问题.在

6、这个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逻辑要素是道德认识.道德认识是指道德主体对一定的道德规范及其所蕴含的必然性的”真”的认识过程和把握.道德主体在认识过程中具有如下两个指向:其一是对一定社会所倡导和崇尚的道德规范所蕴舍的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把握.因为”善”必须以”真”为基础,没有”真的道德规范是毫无说服力和感召力的.这个认识可称为道德的真理性认识.其二是对道德规范所具有的满足社会和自我的价值,意义的把握.道德总是顺应人的普遍性需要而形成的,没有了”善”的属性,道德也就没有了本质.这种认识可称为道撼的价值性认识.道德认识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构成行善的必要前提.然而,在善恶的分辨过程中,确认

7、了何者为善何者为恶之后,只是具备了行善的普遍性前提.并不意味着行善的承诺,因为外在规范的善作为普遍的当然之则,总是具有超越并外在于个体的一面,它能为个体所认知,但在外在的形态下,却并未能为个体所自觉接受并化为个体的具体行为,在知其善与行其善之间,仍然存在着某种逻辑的距离.如何消除这段距离,使普遍性的善成为有效性的善,需要通过第二个过程来实现.2.道德内化过程——凝道为德普遍意义上韵善,是一种规范,律令,具有无人格的特点,对个体来说则具有他律的特点,中国哲学曾称之为”道”.道是外在于个体的.相对于此,德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