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105216
大小:2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0
《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平泉县回民中学康丽敏(一)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同时对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有所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体会统一,安定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维护统一的历史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
2、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教法方法1、情境教学法:利用历史小故事、小游戏创设情境,营造历史氛围,让学生感知历史自主探究、合作学习。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总结评价。着重培养学生结合有关资料进行思考的能力。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示与本课有关的材料和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四)学法指导 1.通过阅读史料培养阅读能力,从历史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2.通过讨论和图示小结形成一个认识:分析历史问题要依据史实,论从史出。 (五)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以《守业更比创业难》为背景音乐,渲染气氛,把学生引入特定的历史氛围之中。
3、师:是啊,守业的确更比创业难。汉高祖刘邦艰苦创业之后,他及他的继承者面临着更艰难的守业问题。如何来更好地守业?他们又是怎样做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这些问题。(出示课题) 2、新课(30分钟) (1)文景之治(板书标题) 学生自学并讨论: 西汉初年,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多媒体图片) 面对这种形势,当时的统治者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哪个小组来说说。(多媒体出示) 师:文帝、景帝采取了上述一系列措施,使当时社会经济获得显著的发展,出现了太平盛世的景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比较秦始皇陵和汉文帝陵有何不同?联系两位皇帝的作为,谈谈自己的看法。(多媒体出示)汉轻徭薄
4、赋,发展农业的政策取得了显著效果。(多媒体出示) 过渡: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带来的经济繁荣,为汉武帝实现大一统提供了客观条件。我们来认识一下汉武帝。(多媒体图片) (2)汉武帝的大一统(板书标题) 学生自学并讨论:看书并结合自己所熟知的有关汉武帝的历史小故事思考汉武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汉武帝为什么能够实现大一统?(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从学生回答中提出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多媒体) 小品:学生先在小组内分别扮演汉武帝、董仲舒及道家、法家代表人物,再推荐小组表演。 师:从他们的表演中,你知道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什么意思吗?汉武帝又是如何推行儒家教育的呢?(多媒体
5、) 小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大力推行儒家教育,使儒家思想成为法定的封建统治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统一。 小结: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形成了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儒家思想成为法定的封建统治思想,并且在其后的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扮演了十分正统、重要的角色。(多媒体出示) 动脑筋:董仲舒死后,汉武帝有一次经过他的墓地,特意下马。后来把他的墓叫做“下马陵”。武帝在那儿下马说明了什么? (重在学生理解汉武帝对董仲舒的重视和尊敬) 过渡:汉武帝的大一统,使西汉进入了鼎盛时期。但是,百余年后,西汉逐渐走向衰亡。重新建立的汉朝,定都在洛阳,
6、历史上称为东汉。 (3)东汉的统治(板书标题) 学生自学。 你能行:你能给大家讲讲东汉发展的历程吗? 小结:东汉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后来,由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黑暗,农民战争爆发,东汉名存实亡。 3小结:(据板书)我们了解了汉朝由“文景之治”到“汉武帝大一统”,形成了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再到“光武中兴”直至东汉名存实亡的百余年历史,你有什么收获? (国内稳定、和平便国兴,若国内混沌、昏暗不堪则国亡) 4、课堂小练习(10分钟) (1)选一选 1、西汉王朝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的局面形成于() A、汉高祖时期B、汉文帝时期C、汉景帝时期D、汉武帝时期
7、 2、汉武帝以后,被历代封建统治者重视和利用的思想是() A、道家思想B、墨家思想C、法家思想D、儒家思想 3、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是() A、大学B、太学C、翰林院D、书院 (2)填一填 1、为巩固中央集权,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接受了著名学者_____的建议“_______”,确立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 2、文景时期,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负担,注意法纪,社会比较安定,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_______”。 (3)说一说俗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