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104229
大小:8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20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考现代文阅读指导训练:说明文阅读专题【聚焦中考】《课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可以看出,中考说明文的考查同其他文体的考查一样,注重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考查和培养,注重选材的教育功用和人文价值的充分体现。纵观全国各地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可以看出以下几个特点:1.说明文阅读在整个阅读题中的比重在增加,在所调查的100套题中,近七成设置了说明文阅读;2.选文内容多为社会热点和新的科学发现;3.试题创新上注重体现课程整合,强调人文精神;4.题型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大致可以包括三个层面:概括性理解,精细化理解
2、,迁移性理解。【考点搜索】1.考查对说明对象特征的把握,如:“乔家大院的建筑特征是 ”(山东滕州)、“读了本文,你觉得氢气作为一种新能源有哪些优点”(浙江金华)。2.考查对说明顺序的理解,如“下面是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请补写出其中缺少的部分:什么是可燃冰→ →首次发现可燃冰的时间、地点及估计全球储量→ →目前开发利用面临的难题”(四川广安)、“这段文字按照地学科学发展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广州高州)。3.考查对说明方法极其作用的理解,如“文章第③段
3、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分别举例并说明其作用”(江苏镇江)、“第⑤段除了使用列数字的方法外,还使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并就其中的一种说明方法试举一例分析其使用效果”(湖北潜江)。4.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或局部感知,如“为什么说鹦鹉鱼‘最大的危险不是来自外界的伤害,而是因为作茧自缚的自残’”(浙江湖州)、“读完全文,你认为“雀”与“鹊”有哪些不同”(江苏泰州)。5.考查对修饰语、关键词的理解,如“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每一根纤细的枝干上都嵌着一大两小三片叶子,像美女的眉”(浙江嘉兴)、“文章第①段中加点的词语‘大部分’能否去掉?为什么”(
4、湖北随州)。6.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如“比较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内容,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北京)、“第⑦段中地球‘不堪重负’‘生病了’‘在呻吟’在文中指的是什么?”(湖北恩施)。7.考查综合探究能力,如“风筝最早发源于中国,风筝的发明成为中国人的一大骄傲。请发挥你的想像,进行一次创新之举,设想出将风筝运用于生产、生活、科研等实践活动中的一种方法”(湖北潜江)、“阅读下面材料,联系上文内容,围绕“怎样保护濒危植物”问题,请你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江西)。【知识点及方法指导】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一)、把握说明对象,分清说明对象是事物还
5、是事理。 (二)、为了说明事物特征或说明事理,需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①举例子——作用:通过……有代表性的例子,真实说明了……(事物);识别方法:抓住“比如”“例如”“如”等标志性词语。②分类别:就是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一说明。作用:能有条理更清楚的说明事物。③列数字:作用:更准确、更具体地说明事物的特征,使人一目了然,更有说服力。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用了数字就是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如表示年号、日期、时间的数字。④作比较:就是事物比较和事理比
6、较;作用:化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增强了说明……(事物)的效果。⑤画图表:作用:增强直观性,使事物特点一目了然。⑥下定义:作用:准确简明的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表述形式:“某某是什么”、“某某叫什么”。⑦打比方:作用:具体、生动、形象说明了……(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特征。⑧引资料:作用: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充实,更有说服力。 (三)、说明要有顺序: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从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等
7、。 (四)、说明文的阅读还要注意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五)、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答题方式:1、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2、事理说明文:关于…… ……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六)、说明文语言特征:生动(趣味性)、准确(科学性) 准确性和多样性、灵活性并不矛盾,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
8、,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七)、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说明文中有些修饰语看似模糊、不确定,却往往是语言运用准确、严密之所在,解答此类试题,不能游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应结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