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加入tpp的动因和影响

马来西亚加入tpp的动因和影响

ID:13099465

大小:270.5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20

马来西亚加入tpp的动因和影响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马来西亚加入tpp的动因和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马来西亚加入TPP的动因和影响1、相关定义1.1、前期差错的定义自1998年6月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以来,前期差错有两种不同的定义。2001年版的《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会计制度)第一百二十条规定,会计差错是指在会计核算时,在确认、计量、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会计制度将会计差错分为重大会计差错和非重大会计差错。重大会计差错,是指企业发现的使公布的会计报表不再具有可靠性的会计差错。重大会计差错一般是指金额比较大,通常某项交易或事项的金额占该类交易或事项的金额10%及以上,则认为金额比较

2、大[3]。会计制度对会计差错的定义没有明确指出舞弊,同时,本期差错和前期差错更正方法也不同,有必要加以区分。《国际会计准则第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指出,差错的产生可能源于计算错误、会计政策应用错误、曲解事实、弄虚作假或粗心大意[4]。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以下简称新准则)取消了会计差错的定义,取而代之的是前期差错。前期差错,是指由于没有运用或错误运用下列两种信息,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省略或错报:①编报前期财务报表时预期能够取得并加以考虑的可靠信息;

3、②前期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1]。新准则提出前期差错包括疏忽或曲解事实以及舞弊,与国际会计准则中差错的定义基本一致,但是新准则更具体。新准则提出前期差错及其更正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再包括本期差错。本文采用的是《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中的定义。21.2、跨国并购的定义跨国并购(Cross-BorderMergers&Acquisitions)又称为跨境并购或国际并购,是跨越国界的一种直接投资的经济现象,跨国并11购概念是从国内并购概念扩展引申出来的,其内涵是指一国企业(主体企业)

4、为达到一定目的,通过某种渠道或者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目标企业)的一部分甚至全部资产或股份买下来,从而达到前者对后者实现经营控制权的经济行为。基于跨国并购必须涉及国际间的经营活动,与一般的国内并购相比,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更加深远,其内涵也更加复杂。跨国并购行为,是在国内企业并购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后,表现出的更为复杂的国际性并购现象,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国内并购在开放经济中发生跨国延伸。1.3、重动句的定义2.重动句的定义上面提到,学术界对重动句的称谓有许多种观点,这其实也代表了学术界对重动句认识的不同,包括定义、研究范围等。“

5、叙述词复说”、”动词照抄现象”等观点主研究的重点在于凸显重动现象“是什么”,而不是界定”什么是”重动句。相比较之下,”复动句”的观点则是站在句式的角度来进行研究。刘维群(1986)最早提出”重动句”这一术语,他认为:”重动句是指谓语部分重复使用了同一动词的单句格式”’。李敏(1997)认为,重动句是指”有两个动词短语构成,从形式上说一般是指述语动词后带有宾语,重复动词后再带补语的一种单句。”刘雪芹(2003b)认为重动句应该是指”谓语动词后带有宾语,再重复动词而后带上补语或者宾语的一种单句或者分句形式”3。孙红玲(2005)分

6、析了上面几种定义,认为他们的定义或多或少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刘维群(1986)的定义不能把类似”你休息休息吧”“我们看看那幅画”的”动词重叠形式”与重动句区分开来;李敏(1997)的定义虽然排除了前面的”动词重叠形式”,却没有能把类似”你告状告得好”“革命革得开通了”“结婚结得过来么”的”动词性语素重复”(刘雪芹(1998))形式纳入重动句的研究范围中来,而这种形式,项开喜(1997)就认为是汉语重动句的一种典型形式。在此基础上,孙红玲(2005)对重动句进行了重新定义,她认为:“重动句是指谓语动词(或动词性语素)后带有宾语

7、性成分,再重复动词(或动词性语素)而后带上补语性成分的一种单句或者分句形式。用符号表示就是:S+VO+VC。其中两个V代表同一个动词或动词性语素;0代表宾语性成分,C代表补语性成分;V与O构成动宾结构VPI,与C构成动补结构VPZ”‘。她参考了何融(1958)观点,强调重动句在语义上要有限制,即:”在语义上,重1刘维群(1986)《论重动句的特点))2李敏(1997)《把破结构与动词重复结构的变换》3刘雪芹(2003b)《现代汉语重动句研究》4孙红玲(2005)《现代汉语重动句研究》1孙红玲(2005)《现代汉语重动句研究》1

8、秦礼君(1985)《关于”动+宾十动重十补”的结构形式》2这里有一个例外,就是”象”,如”这个孩子象他爸爸象极了”这个句子就不属于重动句的范围了。3刘维群(1986)《论重动句的特点》4范晓(1993)《复动”V得”句》5未能找到原文,这里是转引自孙红玲(2005)《现代汉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