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隐性知识角度看教育评价改革

从隐性知识角度看教育评价改革

ID:13093496

大小:5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20

从隐性知识角度看教育评价改革_第1页
从隐性知识角度看教育评价改革_第2页
从隐性知识角度看教育评价改革_第3页
从隐性知识角度看教育评价改革_第4页
从隐性知识角度看教育评价改革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隐性知识角度看教育评价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从隐性知识角度看教育评价改革摘要:尽管人们很早就已经知道隐性知识的存在,但对其在教育教学发展中的作用,却一直缺乏深入研究。传统教育评价教育关注的只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而忽视对气硬性知识发张水平的分析评价。没有意识到,也许正是在隐性知识领域中,蕴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尝试从隐性知识的角度探讨教育评价改革问题。关键词:隐性知识教育评价20世纪50年代,在人类认识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成果就是对隐性知识的存在、他在人类知识生产中和创新、以及个体发展中作用的理论研究。1985年,英国学者波兰尼(Polan

2、yi,M.)在《人的研究》一书中明确提出:“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只是使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来表述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达的,例如有关自己行为的某种知识。如果我们将前一种知识成为显性知识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后一种知识成为隐性知识。”这可以说是人类第一次把隐性知识提到与显性知识的高度,对其进行理论上的研究和探讨。以后,随着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人们不禁对两类只是形式上的区别有了明确的认识,认识到:显性知识是一种能够可以用语言、文字、数字等符号明确表述,以事实、概念、原理

3、法则和方法为构成要素,具有严密逻辑结构,可以通过正式的学校教育渠道传递。可以为不同的人同时共享,具有公共性的知识;隐性知识一般不能或很难使用语言加以描述,它既没有严密的逻辑结构,也不能通过正式的渠道传播,除了将其显性化,否则很难与他人共享,是一种纯个人性知识。还对隐性知识长生渠道,它在个体接受、理解、掌握和创新显性知识、以及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认识到隐性知识在个体接受、理解显性知识过程中的作用是复杂的:既可以成为个体接受、深化和创新显性知识的向导和基础。例如,登过黄山的同学,在学习黄山游记

4、的课文时,对文章的体会和领悟就会比从未等国黄山的同学多而且深刻。这正是他登黄山是形成的,以亲历体验形式存在的隐性知识的作用;也可以成为个体接受显性知识的干扰。如,人们每天起来总是看到太阳从东边升起,傍晚从西边落下,而丝毫感觉不到地面的运动。这种日常生活经验所构成的的隐性知识,就增大大地阻碍和干扰了人们对天体运动的正确认识。致使在很长时间的一段时间里,哥白尼正确的“日心说”被视为异端邪说,而托勒密错误的“地心说”却能持续一千多年居于天文学殿堂的中心。人不仅在接受、理解显性知识方面离不开隐性知识的参与和帮助。而

5、且在显性知识的生产和创新中也离不开隐性知识。例如爱因斯坦首先就是通过隐秘性直觉认识,而不严格的、显性的逻辑推理确定他著名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的研究方面方向的。隐性知识除了为个人认识活动提供理念和解释框架外,还对个体的显性知识具有组织管理作用。在人类科学、生产和教育的各个领域中,专家比新手的知识组织的更有条理,更便于提取,就是一认知模式和认知策略形式存在的隐性知识的组织管理功能在起作用。个体的隐性知识资源比显性知识资源大得多。有学者曾把个体的知识资源比作一座冰山,认为浮在水面的显性知识大约只占20%,在水面下看

6、不到的隐性知识要占80%。隐性知识不仅数量大而且分布广。他几乎涵盖了个体认识过程的所有领域。不仅在作为个体认识活动背景的社会组织文化、价值观点、个体态度、兴趣、经验和习惯中能够存在着大量的隐性知识。而且在个体认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包括认识的内容、认识的策略和方法、认识的行为习惯中也存在着大量的隐性知识。总之,不管你意识到或没意识到,也不管你承认或不承认,他们都会作为个体认识活动过程的一种“酵素”或“干扰素”在个体接受,理解或创新知识的活动过程中,顽强地表现出来。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正是隐性知识支配着个

7、体的整个认识活动。在个体的认识活动中,它是一种比显性知识更基本、更基础的东西。为此,要促进个体认识的发展,就必须认真地研究个体的隐性知识结构特点,通过讨论、对话、反思把个体的隐性知识显性化,然后根据需要对其进行肯定、强化或否定、修正。隐性知识的存在,及其在个体认知发展中作用的研究,对教育科学研究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它不仅要求人们从隐性知识的角度重新思考诸如“教什么”与“怎么教”这样一些教育教学的根本性问题而且要求人们对研究应怎样进行评价?怎样才能使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工具?进行重新审视。本文的目的就

8、是想换一个角度,即从隐性知识的角度,来探讨一下教育评价改革的问题,对教育评价问题进行一番重新的审视。一、评价不应只满足与对学生对与错的判断,还应进一步揭示学生做出错误的判断的理性世界的原因,并把学生的错误转变成往深层理解的起点。人们虽然早已认识到音响知识的存在,但由于一直缺乏对隐性知识性质、特点及作用的深入研究。所以在现实的教学的过程中,评价关注的只是学生掌握显性知识的情况,而忽视对其隐性知识结构及特点的分析。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