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079641
大小:24.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20
《新课改下教师不变的使命.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改下教师不变的使命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变革与创新的时代,就是以与时俱进的思想为指导,通过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体制、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标准等的积极反思和批判扬弃,依据教育的本质及其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超前因应性变革,以求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过程。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人才质量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已经不再只是知识的传递着,而是承担教书育人重要职责的教育资源开发主体。教师迫切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适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提高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化为方法的能力,适应综合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实践性教学的新要求;
2、提高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的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和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增强理解学生和促进学生道德、学识和个性全面发展的综合水平。教师要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真正发挥教师的主体和关键作用,使其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引领者和开发者,首先必须使教师自己成为自行设计、自我约束、自主发展的生命主体,而要实现教师生命主体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科学制定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好整个专业发展的进程。教育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必须进行教育教学变革与创新,而且教育教学变革创新的不断推出,必然对教师素质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必
3、然要求教师走专业发展之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师的使命也在不断的更替和发展,从《师说》中的传道授业解惑开始,人们给教师赋予了许多的使命,无论是在情感方面还是人治方面,隐形的,显性的,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改下更是给教师赋予了许多的使命,但是无论怎样,教师的有些使命永远不变。第一,“身正人范”永不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多种教育形式在涌现出来,如远程教育、媒体教育、网络教育等。但是无论怎样,这些教育方式都无法代替学校教育,无法取消教师的存在,就是因为教师的模范作用就像一根无形的线,在学生的认知方面和情感方面牵引着学生向前走。如果这根线断了,
4、学生就会失去目标。这跟无形的线就是教师在学生心目的模范作用。这种作用的产生首先是一种社会关系,是一种名分上的关系。这就需要社会来维护。社会要尊师,尊师不在是封建关系、政治连带关系、伦理依附关系,而是师生交往、沟通的情感基础、道德基础。其目的主要是相互配合,顺利开展教育活动。其次,教师要自身打造树立,努力从自身的道德形象、文化形象、人格形象上不断完善,这也是最重要的。相应教师的许多行为会受限制,教师必须要做到“身正为范”。第三,把握好师与生的关系,定为好自己作为教师的位置,在与学生交流活动中,不能损失教师的形象。要做好一个成功的教师确实不易,但我们要必须
5、确定好自己的目标去不断完善,不断追求。第二,“因材施教”永不变我们传统地将学生看作是被动的受体,教师塑造与挖掘的对象,学生在教育中处于边缘位置,对学生的教育是规范的前沿的。而现在我们应知道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学生的不成熟性具有成长的价值,学生具有全体性有正当的权利利益,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2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尤其是我们必须正视学生的差异性。正视学生的差异才能体现学生成长的价值和教师教育的成败。而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一点而一意孤行。在课堂中提问时,有些老师只是提问差生或按座位回答,结果有时候出现都会回答的情况,而去批评学生,从而不能完成教学生的任
6、务。所以我们应熟悉学生,有阶梯地提问。出现冷场要想办法解救,不能弃而不管。应针对不同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多给学生鼓励与表扬,最大可能地挖掘出学生的潜力,更不应以强硬手段使学生在恐惧中生硬地强化吸收知识。要充发挥学生主体性、主动性和能动性,构建创新教学模式。要进一步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的角色互换。新课程标准的载体是课堂教学模式。如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性、主动性和能动性?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学生要改变学习方式。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课程实施的参与者、决策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合作者。学生要从被动地学变为主
7、动地学、探索性地学、创新性地学、合作性地学。教师必须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营造宽容、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教师必须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调动学生亲身体验、自我感悟、亲自动脑动手、积极探索,让学生亲历整个学习过程、探究过程,真正获取知识、方法、技能,并从中受到情感、意志等教育。课堂上要建立“平等、民主、合作、和谐”等新型的师生关系。要使学生能真正发挥其主体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就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改变过去那种把课堂教学视为简单劳动的观念,创建民主开放、平等交流、主体参与、合作创新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促使学生形成主体体验、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为学生终
8、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三,“督促管理”永不变随着素质教育、新课改的推进,许多老师对学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