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076874
大小:681.5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8-07-20
《朱清时创新人才培养演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朱清时校长“岭南大讲坛•文化论坛”演讲实录:如何培养创新人才2012-8-2219:28:082012年8月18日,朱清时校长应邀做客“岭南大讲坛·文化论坛”,为到场的800名广州市民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演讲——“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朱清时校长围绕南科大“探索在我国的国情下如何培养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详细阐述创新人才必须具备的四项重要素质——想象力、好奇心、洞察力和注意力,通过一个个生动、经典的科学故事,告诉大家,创新的核心和灵魂并非知识与技能,而是新思想。而要培养出具有新思想的创新人才,就要从一开始鼓励学生的批判精神,要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保持对所学知识的好奇心。“
2、岭南大讲坛·文化论坛”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是一个面向大众、服务社会,以“弘扬人文精神,传播先进文化,普及社科知识,提升社会理性”为宗旨的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平台。主持人:各位尊敬的来宾,各位尊敬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百忙之中抽空前来第一百三十六期“岭南大讲坛·文化论坛”,将为大家开讲《如何培养创新人才》。今天的主讲嘉宾是南方科技大学创校校长、中国科学院的院士朱清时教授。从这么热烈而绵长的掌声里,我能听出来大家对朱校长的认可,在中国的教育界有一个著名的问题,就是说为什么我们现在的大学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呢?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带着这个
3、问题我们来回顾一下,当我们逐渐住不起房子的时候,我们会对房地商有所埋怨;当社会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就去质疑政府;当我们看不起病的时候我们就抱怨医院,诸如此类,目不暇给。然而用时光倒流的角度一看,不论是公务员、商人、老师或者医生在最初的时候,他们都只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他们也是在接受教育,完成学业之后,才走上了各自的社会工作岗位。由此可见,我们培养了怎么样的下一代,跟一定程度上我们的未来又会生活在什么样的大环境之下有非常大的联系。当社会的发展与人才的输送不匹配的时候,我们这个社会就会在不同层次出现失衡。在这个大背景之下,2010年国家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改革规
4、划十年的纲要》。在这份纲要里在31、32条里明确提出,第一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其次是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这是一个时代对教育、对人才提出的诉求,而《纲要》的本身对这份诉求一个探索式的汇映。当然仅仅坐而论道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起而行之,因为道成于行。我们今天的主讲嘉宾朱清时校长在2009的年教师节这一天正式接过了南科大的聘书,在他接过聘书之后,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主招生、去官本位化、去行政化的办学理念,尤其是南科大45名大学生联名发表了公开信拒绝高考这一事件,更是将南科大一度地推到了风头浪尖之上。而朱清时校长本人一连串的光环接踵而来。比如说,“中国最具魅力的校长”,“
5、中国最牛的大学校长”,“中国近现代教育改革第一人”等等的头衔。如果大家稍微关注朱老师和南科大的进展就不难发现,从2009年至今朱清时校长和南科大这三年来所走的每一步是多么的艰难。虽然我非常想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告诉大家这一份历程,但这一切对朱老师来说还是一句老话“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到底有多难,我为大家描述一个场景,大家肯定深有感悟。在朱校长的办公室他定了一个小小的角落作为休息室,既然是小小的角落却挂着一个大大的“忍”字。在这个背后我想用心的朋友都能体会出,这还不仅仅是我们经常能够提到“忍耐”这个意思。对于朱清时校长,对于这个时代,它更多是一份使命,是一种鼓励和一
6、种力量。朱清时校长作为教育界的前辈,在今天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对于这一个话题,我们就一起听听这位老校长几十年的探讨和总结。朋友们,请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朱清时校长。(掌声)朱清时:谢谢刚才主持人的精采开场白,我首先感谢“岭南大讲坛·文化论坛”邀请我做一次演讲。我到广东已经三年了,就是为了筹建南方科大,这三年之中南方科大在风风雨雨中间,大家已经从报纸上知道了不少的东西。但是我注意到大家还很少关注到南方科大最深层次的东西。南方科大最深层次的东西就是努力想通过实践来回答钱学森的问题,并为此做出贡献。“钱学森之问”被争论了很长时间,但是大家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停留于一个口头上的争
7、论之中,真正的回答应该是有人走出一步,让实践来回答,这胜过许许多多的言论。2008年我在中科大校长退休以后,其实当时实在不想重新做校长了,但在这种背景下,最后还是到南方科大做创校校长,就是为实现我们这几代大学管理者的共同梦想,把我们认为真正应该进行的改革做出来,看看做出来之后,怎么发展,怎么演化,这会给我们国家今后的改革提供很好的参考。当然我们希望南方科大能够如愿,真正办成一所在亚洲地区一流的研究型的大学。我们这几代的高教工作者都有这个愿望。因为大家有很多看法,但是谁都无能为力。所以,教学发展到现在就是这个样子,新中国成立到现在60多年了,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也已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