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大学青年教师的职业素养及如何践行之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学青年教师的职业素养及如何践行之思考 摘要:近些年,高等院校的发展非常快,许多院校引进了大批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刚刚从学校毕业的硕士或者博士,缺乏工作经验和社会实践。因此,青年教师的基本职业素养意义,值得深入的思考和讨论。笔者在高校的基层工作已三年有余,从事过学生管理工作,承担过一些课程的授课任务。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以及在知识、智慧、道德追求等方面的思考,从学生管理工作入手,谈谈大学青年教师的基本职业素养及如何践行的问题。 关键词:高等教育;职业素养;践行 一、引言 儒家文
2、化代表人物孟子认为,人生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以下三种:其一是天伦之乐;其二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其三是聚天下贤才以教之。圣人孔子一生大部分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的。可见,孔子、孟子都认为人生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教书育人。教师,是快乐而且高尚的职业,然而成为一名合格的好老师,对于每一位青年教师而言任重而道远。 二、大学青年教师的基本职业素养 高校老师必须不断提高个人素质、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高尚的师德、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符合现代教育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是
3、提高教师素质的核心所在,教师只有把教师的职业道德内化为一种正直的作风、高尚的品格、优秀的品质,才能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发挥出极大的热情,才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应有的贡献。如何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更有意义、更加精彩,如何在自己的授课过程中为学生创造更大的价值,是一位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因此,了解学生,深深的理解学生,并且理性的感知学生在不同阶段、不同课堂的需求,是做好一名老师的根本,也是教师的基本素养。 三、学生管理工作的若干实践经验总结 1.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若要得到他人的尊重,首先必须懂得尊重他人。
4、这条做人的基本原则,同样适用于协调和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一个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和谐关系的老师,是一个不合格的老师;一个不能得到学生尊重与关心的老师,是一个不成功的老师。如何建立与学生之间良好、和谐的关系,是每一个老师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一个重大问题。笔者认为,一个尊重学生,并且关心学生的老师,同样会得到学生的尊重与关心。然而,客观地讲,如果一个老师、没有作到自己的本分,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没有关心和爱护学生,没有关注学生的成长,没有用真诚的心去爱和尊重学生,就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与支持,就不是一位好老师。 2
5、.重视班集体建设,培养班集体凝聚力。学生进入大学,班集体就是学生的基本组织,也是学生的大家庭。一个学生是否能度过有意义的四年大学生活,是否能拥有一个精彩的、值得回忆的大学生活,与这个学生是否有一个团结的、有凝聚力的班集体有密切的关系。而一个班集体,是由班干部组织和管理的,因此选好一个班集体的班干部是管理好、组织好一个优秀班集体的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任务。如何组建一支品德高尚,公平、公正,且有奉献精神的领导班子,是学生管理2工作者应该思考和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的问题。另外积极思考并与学生沟通,组织一些有意义的集体活动,
6、是培养班级凝聚力,增进学生间、师生间友谊的良好途径。 3.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高校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在于为社会培养品德高尚、专业素质过硬的有用人才。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从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老师,对国情的认识和社会经验较学生而言要丰富得多。因此,在大学生一入学就应该为学生灌输以下几点意识。首先是危机意识,大学生一入学就应该意识到,如果在大学期间,不努力在各方面提高自己,等到毕业时专业不过硬,综合素质不够强,就很难找到自己创
7、造价值的位置;第二是职业规划与人生的定位问题。很多人在人的一生中后悔,叹息运气不好,就是由于对自己的职业没有科学的规划,对自己的生活定位不明确。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多元的共同体,而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个体,正所谓一叶一菩提,一沙一世界。个体如何在共同体中找到位置,个体如何根据自身的优势结合共同体的需求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每个学生时时刻刻应该思考的问题。如果这两个问题搞不透,那么学生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就很容易走弯路,或者碰壁;第三是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树立健康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思想风貌。老师如果能够尽早地培养学
8、生形成以上三方面的意识形态,学生在大学期间就会克勤克俭,积极向上,创造自己美好的生活和未来。 参考文献: [1]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李春秋.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南怀瑾.论语别裁[M].上海:复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