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04993
大小:3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10
《扎实推进集体备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扎实推进集体备课 打造有效课堂教学 永平中心校 刘平平 教学是一门厚重的艺术,备课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记得在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区培训班的学员、区教育局视导员都来听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和视导员本来打算在课堂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的,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
2、。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这段对话使人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其实每节课都是长期经验的累积,都是知识底蕴的体现。“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当我第一次阅读这个故事时,就被这句话深深地震撼了。想想我们同样都是教师,每天都要备课,每天都要拿着教科书去课堂上课,我们又花了多少时间备课呢?我们又备了些什么呢?往往一节
3、课辛辛苦苦下来,还不见得学生喜欢,不见得有成效,甚至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都不能集中……我们曾经困惑过也曾经苦恼过?要想打造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备课是关键。备课是教学常规管理中一个古老的命题。而集体备课为教师的交流、互动、共同提高、共同发展提供了舞台。教师在集体备课中,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今天,新课程的许多新理念、新思维、新动向、新内容、新问题,新方法,需要我们去思考、去研讨、去探索、去交流。集体备课恰恰能提供这样一个让每位教师
4、都能从容应对新课程的合作平台,通过大家的共同探讨,相互补充,就可以使新课程理念化为科学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具体而合理地落实措施,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一、集体备课中注意的问题:1、要充分认识备课的真正价值,不要认为备课是耗时耗力.我们对自己所教的内容已经很熟了,完全没有必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备课上,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备课,即使教材几年不变,但是你的学生是年年在变,也就是说去年的教学方法未必适合今年的学生.所以备课不是机器的模子,它是每堂课实施教学的策略,不同的教育对象所实施的教学策略就有所不同.它是为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必然手段.我们
5、每学期初都要进行汇报课,每每这时很多教师都会发愁,没有思路,这也是我们平时欠缺积累的缘故。2、要多一些实用少一些形式.说实话我们现在的备课大多都在为应付检查而写的,参照星级教案,网上的优秀教案。而我们的课堂是否按照备课的思路来教,我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我认为备课应该是需要什么备什么,没有必要去追求那种面面俱到的花架子备课,其实这种备课是好看不中用。3、要结合学生的需求实际,不要脱离学生的起点能力。我们的备课往往只备教材不备学生,可以说这是一个通病,这也是我们平时经常犯的错误,不考虑学生的起点能力。尤其是农村学校学生起步低,教师凭感觉来估计学生的起点
6、能力,往往是估计过高者多,导致学生课堂上无法接受。这样无效的备课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为只有适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才能行之有效。所以我们在备课时先要全面了解学生,要考虑到学生的可能。4、要做到三维目标远近目标并重,不要偏废任何一方。从现行的教师备课中不难发现,传统味仍然很浓,也就是说只重视知识与技能目标,而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只重视近的目标而忽视远的目标。被“考试”牵着鼻子转。我认为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实施新课标的今天我们的领导和教师在理念上要有一个质的转变,做到三维目标并重。5、要重视学的过程,不要只顾教的过程
7、。在备课的环节中我们当教师的都知道有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就是设计教学过程,顾名思义教学过程是老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过程。但是在实际中往往有许多教师把教学过程单纯地理解为教的过程,说得难听一点就是只顾教师向学生灌的过程,忽视了学生学的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没有自主权,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成了听客。试问这能体现“关注学生”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吗?我认为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学的过程,教师教的过程应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上,让教的过程去为学生学的过程服务。6、要创新教学策略思路预设,不要用细化的问题来束缚开放的课堂。当你翻开教师的备课笔记不难发现在教学过程的预设中以“
8、问题系列”来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者多。要关注课堂的预设和生成。7、要坚持写教后反思,其实我们大多时候都在反思,下课后一到办公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