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032916
大小:24.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20
《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新课程实施几年来,我们深切地感觉到,教师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地位,应改变“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由“主演”变“导演”,从教给学生知识转变为培养学生能力,即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学习的环境和机会,要经常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操作、猜想、讨论,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活动过程,真正教会学生会学数学、学会数学。一、学会提问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集中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与思维的
2、开放,因此,我们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解决由别人提出的问题,更应帮助学生用数学的思维,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许多教育者已从理论上达成了共识,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所重视的往往是教师对问题的设计,以及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的解答,而很少关注对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一节课总是学生在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造成学生不善于思考,思维惰性大,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学,贵在于“问”,数学教学应当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而不能仅仅提供前人的思维结果。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问,营造一种民主的教学氛围,以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紧张感、压抑感
3、和焦虑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以微笑,多站在学生中间讲课,多用一些幽默的语言,多讲一些鼓励性的话,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可以获得充分发挥和显示,各种奇思异想、独立见解就会层出不穷。实践证明,只有在这种民主的教学氛围中,人的思维才会不断被激活,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良好习惯,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和批判性,培养勇于探索、不畏权威、敢于怀疑的科学精神,有着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二、学会参与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的至理名言给了我们启迪:在课堂教学中,要多方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其参与意识,培养其创造
4、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地思考并积极参与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观念,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使学生逐步学会尊重客观事实,正确对待错误,对所研究的问题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法。教师在课堂上组织讨论时,常可以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还有什么不同意见吗?”“你为什么认为这是错误的呢?”而不是急于肯定或否定学生的回答。教师只有在教学前精心设计和策划好富有“参与”气息的课堂教案,教学时紧紧把握住学生的“思维脉搏”,积极营造学生“参与”教学的氛围,指导学生如何真正地“参与”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的探讨与发现活动中来,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首先要注
5、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其次要养成主动参与的习惯。参与思考、独立思考不是异想天开的胡思乱想,必须遵循正确的规律和方法。参与实践,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三、学会交流如2果缺少交流,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远远达不到让多数人学会简单数学的目的,更达不到让多数人用简单数学的目的。因此改革数学课堂教学必须首先教学生学会数学的课堂交流。课堂交流要有明确的要求,课堂交流要以独立思考为基础,课堂交流的时间要恰当,要由交流的内容与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决定。内容不同,难易程度不同,交流时间可不同,内容丰富、解题的策略多样或过程比较复杂,时间就要多一些。年级不同,安排时间长短也应
6、不同,一般讲,年级较高,交流时间可多一些,年级低,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交流时间安排就应少一些。课堂交流要掌握时机,要根据内容需要、把握有利时机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交流的目的是为了达到相互启发,得到互补。课堂交流一般应安排在:需要展示思维过程时;在探究问题后,学生都有自己探索的体验时;解题策略多样、有多种解法时;对某些普遍性错误进行分析、纠错时;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材料和情境需要学生提供时。课堂交流要及时给予评价。课堂交流,根据不同阶段、不同目标,可以有同桌、小组、大组(全班)的交流。不论是哪种形式的交流,都要重视及时的反馈与评价。在交流时,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交流的技巧,还
7、要引导其他学生关注交流的内容,以便作出正确的判断,及时补充发表自己的观点。课堂交流要提倡师生共同参与,在课堂交流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学友”,教师要创设师生共同参与交流的良好氛围。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是引发和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有效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引起学生对问题的争论,就能引起学生对问题的积极思考,激起学习的兴趣。四、学会感悟感悟,是学习数学的最高境界,而学生的感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我们教育者的培养。作为教师不要过分在意学生课堂上学会了什么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如何去想;作为学生,不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