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005775
大小:18.6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20
《就业难与用工慌矛盾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就业难”与“用工慌”矛盾解析当我国各地用人单位都在喊着招人难、用工荒的时候,也有一大部分群体在为就业难而诉苦。这听上去似乎矛盾的说法,却是不无存在的。对于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来说,用工荒就像断电、停水、缺乏原材料一样,已经直逼企业面临停业、停产的严峻考验。劳动力既“过剩”又“匮乏”,是当前劳务市场的双向矛盾。近年来大学不断扩招,导致大学生数量供大于求,造成总量失衡,高校的专业设置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等客观因素多少对大学生的就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我认为,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大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但能力有限,以
2、至于高不成,低不就,最终只有待业在家。而这一就业心理也使我国“用工慌”现象愈演愈烈。复旦大学出版的(2005年上海市大学生发展报告》显示,上海大学生最愿意工作的单位所有制按选率高低依次为:中外合资(28.4%)、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23.7%)、外商独资(21.9%)、自营(自己或合伙开公司)(12.8%)、集体(合伙制或股份制)企业(6.6%)、私营企业(3.0%),而对于能容纳较大就业人员的中小型企业虽然放松招人标准,但是毕业生却不屑于这些单位。可见,并非是社会不给大学生就业的机会,而是生活在
3、父母保护下的我们,对社会现实还没有搞清楚,依然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认为寒窗苦读十数年,踏出大学校门,等着我们的应该是收益可观,亦或权利超然的工作岗位。以一个读管理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为例。大学毕业的专业是管理,自然希望能够有公司可以看中自己,让自己进入管理阶层,从而一展拳脚,证明自己。但是现实总是异常残酷。从招聘方的角度出发,大学生所具备的仅仅只是专业知识,没有工作经验和对公司相关产业链的深入了解做支撑,大学生所拥有的那些专业知识,也只是纸上谈兵。另一方面,大学生眼高手低,对技术性工人这一职业不屑一顾,而我
4、国做为世界第一的工业大国,对技术性工人,需求极大,招收技术性工人出现偌大的缺口,但是却极少有大学生愿意填补。一个大学毕业生直言“我也知道好的技工挣的比白领多,但说实话,一是学校没教给你这个技能,二是不愿意上了大学回头再去做工人。念了这么多年书,如果最后找了份专科生都能做的工作,这样的结果我没法接受。”所以说都是大学生们惯有的心理在作祟。认为读了大学就是高端知识分子,做一个工人,实在是很没面子的事。用工难表明:劳动力密集型的用工需求巨大,而就业难则表明:人才密集型的用工需求不足。根据这现状,我们国家应该
5、实行经济转型,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人才密集型产业转变。从而改换市场人才需求结构,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和改善就业环境。除应聘就业以外,大学生还可以选择自主创业,这样不但能锻炼自身能力,切实了解社会,还可以通过发展多元化创业主体和多种创业形式,发挥创业带就业的倍增效应,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令创业社会化,从而使就业最大化。而城市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也不同。大部分大学生更倾向于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和大中城市就业,而西部或农村地区几乎无人问津。这导致了在东南沿海和大中城市的就业压力非常大,所谓的就业
6、难问题也主要集中在这些区域。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想就业的地方不能就业,能就业的地方又不想就业,从而也造成了人才闲置与人才短缺并存的局面。大学毕业便妄想一步登天是不现实的。在就读之时,我们就应该对自己的未来有所设定,了解自己关心的企业的招聘情况,学习与其相关的基本知识,并不断增加自己的竞争优势,以便在以后的职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再者,我们大学生应该抱着良好的心态,明确自己在社会上所处的位置做出适当的选择不要盲从。就职场而言,我们大学生属于弱势群体,但是也拥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年轻以及无限的活力,所以我
7、们拥有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只有从基层做起,将社会现实和理论基础相结合,转化为自己的一种专有能力,这样才能在机会来临之际,扶摇直上,达成自己的理想。同时,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需要国家和社会大力的支持。完善大学教育体制,积极推进产学合作目前高等院校依然是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以来,学校的培养也需有所加重和侧重。一味地以市场为导向则学校演变成为公司企业快速供应技术员工的培训基地,而只侧重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又使得学生很难快速进入劳动力市场。两者的结合则可以解决这一矛盾性问
8、题。而自主创业制度门槛过高,宣传力度不大,很难有效扩大就业岗位。而公共就业服务缺位,包括就业培训、进行就业供需洽谈会、发布就业信息、就业指导与咨询以及社会保障等问题也需要政府部门设法解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