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987815
大小:4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0
《浅谈《红楼梦》中的小人物香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悲苦地生存柔弱地抗争——浅谈《红楼梦》中的小人物香菱【摘要】香菱,《红楼梦》中的十二丫环之一,原名甄英莲,姑苏望族甄士隐的女儿。三五岁那年元宵,在看社火花灯时被骗子拐走,拉开了其人生悲剧的序幕。十二三岁时,被强买为妾,改名香菱,继续其悲苦人生。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府的梨香院。命运多蹇的她并未消沉堕落,薛蟠外出“躲羞”,香菱随宝钗一同入住大观园,向黛玉苦心学诗,刻苦无比,开始了其精神的复苏。与大观园中众人的交往之中实现了灵魂的觉悟,萌生叛逆的情愫,进行柔弱地抗争,但并不能改变其悲剧命运。香菱生得袅娜纤巧,做人行事又温柔安静,因而备受薛蟠正妻夏金桂夏金桂的折磨,不仅名
2、字被改为秋菱,还险遭谋害。薛蟠出狱后,把香菱扶了正,后难产而死。悲苦的生存状态并未泯灭她内心的抗争精神,香菱向我们谱写了一曲女性的悲歌,亦谱写了一曲女性的颂歌,实现了自己的生存价值,启迪我们应以悲天悯人的人道情怀书写人类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从而“温暖人类”。【关键词】香菱生存价值抗争精神“小说写人,或喜或怒,或哀或乐,作者通过作品及其人物形象征服读者,使读者同样感受到人物的喜怒哀乐,这就是小说的艺术感染力。《红楼梦》的艺术感染力在于,客观冷静地塑造人物形象,给人以个性、以生命。”[1]《红楼梦》所以称之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就在于它简直无所不包地写出了那个时代的
3、众生相,以及形形色色的人物,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而不是只提供了一个艺术符号。一部长篇小说除了主人公之外,往往还会有一个特殊人物,他虽然不是很主要,个性也不是很鲜明,但综合素质却非常高,尤其善于兼收并蓄。他在小说中存在的时间最长,最受作者偏宠,可谓部分地代表了作者真实的审美取向。《红楼梦》这部书虽然以贾府的家庭为背景,但是出场人物却达到六百多人,其中活动频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也不下数十人[2]。通常人们在阅读这本书时,感兴趣的往往是贾宝玉,金陵十二钗等才子佳人,实际上曹雪芹的笔下不分贵贱,他同样努力地创造了多少让人过目不忘的生动形象,寄予了曹公对文中众多小
4、人物的命运的怜爱和同情。尤其是香菱的遭遇,称得上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在《红楼梦》大观园众多窈窕淑女中,她又是首个出场的薄命佳人。鲁迅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3]曹雪芹笔下的香菱也是红颜薄命。在金陵十二册副册中,画面是:“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判词是:“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贴切地概括了香菱命运多蹇的一生。《红楼梦》开始就写了姑苏“望族”更兼“神仙一流人品”甄士隐家庭破败的惨剧。甄士隐“年已半百,膝下无儿,只有一女”英莲,自然是掌上明珠,更何况是“粉妆玉琢,乖觉可喜”。父贤母慈,英莲本应有着美好的前景,可是天
5、不遂人愿。“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此诗谶见《红楼梦》第一回:“士隐见女儿越发生得粉妆玉琢,乖觉可喜,便伸手接来,抱在怀内,斗他顽耍一回,又带至街前,看那过会的热闹。方欲进来时,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那僧则癞头跣脚,那道则跛足蓬头,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及至到了他门前,看见士隐抱着英莲,那僧便大哭起来,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士隐听了,知是疯话,也不去睬他。那僧还说:‘舍我罢,舍我罢!’士隐不耐烦,便抱女儿撤身要进去,那僧乃指着他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词道: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
6、澌澌。”那癞头僧看见甄土隐怀中的英莲便“放声大哭”,说她是“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让甄士隐把孩子舍给他,甄士隐以为是和尚的疯言疯语便转身离去,那僧便指着甄士隐“大笑”,念出这四句诗谶。从“放声大哭”再到“大笑”,这里确实是有玄机的,只可惜凡人岂能容易参悟语谶,也只好把真正智者的真理当作疯子的混话了。“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这句是癞头僧笑甄土隐将英莲“抱在怀内,斗他顽耍一回,又带至街前”的溺爱和娇养,岂知这英莲福小命薄,虽然生得玉貌花容,但也如昙花一现耳。这里的“菱花”不但是预示后来的“香菱、秋菱”,同时也暗喻英莲不过是甄土隐的“镜中花”而已,她以后的命
7、运似乎注定要凄惨,“空对雪澌澌”,一是意为甄土隐爱女心切,却不知是徒劳无益,二是预言英莲一生的悲苦的命运。“雪澌澌”,这里表面上看是下雪时的声音,其实寓意深远。也预示了英莲将要在”佳节元宵后”被人犯子拐走,所以,后一句直接说破:“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英莲被拐后,甄士隐夫妇经历了剥肤之痛,所谓福不重来,祸不单行,隔壁葫芦庙起火殃及甄家,所谓的“望族”毁于一旦。寄人篱下,甄士隐听得道士《好了歌》之后似乎大彻大悟,“同了疯道人飘飘而去”。从此可以看出,曹雪芹有浓厚的“宿命论”的思想,所谓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觉得天命难抗倒不如听天由命,得天意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