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986093
大小:3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0
《《荷叶.母亲》说课的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荷叶·母亲》说课稿尊敬的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荷叶母亲》。 说教材、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和说教学小结以及说作业的六个板块给老师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及课文的特点 《荷叶母亲》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亲情,是人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抒写亲情的文字往往也最能动人心弦,容易引起共鸣,它们不仅能唤醒学习者的切身体验,而且促进语文知识的获得和语言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
2、、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根据这篇散文诗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指导学生把握诗文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读音、作者简介。 能力目标:理解本文环境描写以及作者情绪的变化,把握本文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的高尚的道德价值观和审美情趣。”学会品词品句,体会作者文中浓浓的母爱,联想生活谈自己的经历。 (三)教学重难点
3、 ⑴、把握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⑵、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二:说学法 还课堂以生命力,还学生以活力,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正确引导。 品读法:(《新课程标准》第四学段阶段目标二阅读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欣赏散文诗,用品读来加强对文章的理解。 合作探究: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质疑,探讨研究,共同讨论,解决问题。(《新课程标准》第四学段阶段目标: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4、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切身体验法:由诗中情感联系自身的体验,深入理解诗歌主题(《新课程标准》第四学段阶段目标二阅读要求: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三:说教学流程 (1)、创设情景导入,唤起学生的审美需求 用四川地震一条短信拨动学生情感,创设情境。同学们,我们一定都听说过这么一条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这样一个人,她会用
5、自己的一生去爱你,她的爱,让你肆意地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使学生产生共鸣,为下一环节的教学作好铺垫。歌词如诗行排列,也让学生初步体会到诗与歌的联姻。) 师:这首歌歌颂了什么?母爱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母爱也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子里就会涌现出许多关母爱的语句,请同学们交流搜集的有关母爱的语句。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师:是的,一句唠叨,一个抚摸,每一个平凡的动作都会牵动为人子女的情思,今天我们来学习冰心的深情之作——《荷叶母
6、亲》。 (2)、板书课题,作者简介。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代表诗集有《繁星》、《春水》、代表散文集《往事》、《寄小读者》等,“母爱”“自然”“童心”是她作品的主旋律。(3)、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找出自然环境描写和作者情绪变化的关键句或词。1.学生自由读,感知文章 强调读音:荫蔽2.自主阅读,小组合作:(一):找出作者三次看红莲的自然环境、红莲的姿态、作者的心情。追问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情?环境描写红莲姿态作者心态一看复杂雨声开满烦闷浓荫的天亭亭立着二看雷声
7、大作左右欹斜不适意雨愈下愈大雨打红莲三看雨势并不减退不动摇不宁静的心荷叶覆盖红莲绪散尽三看红莲: 雷雨到来之前的红莲—雨打红莲—荷叶覆盖的红莲。 三种情绪: 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 “烦闷”是因为半夜的雨让白莲凋谢了,白瓣儿像小船一样飘散在水面上,开得正艳的红莲会不会遭遇白莲的命运呢? “不适意”的原因是雷雨越下越大红莲被打得左右欹斜,“我”无法可想。 “不宁的心绪散尽”是因为母亲唤我回屋的同时,红莲旁边的大荷叶正倾侧下来覆盖在红莲上面。母亲保护女儿的同时荷叶正保护这红莲(暗示母亲像
8、荷叶)。 作者情绪的变化与红莲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 3、齐读第7自然段,运用什么修辞?表达什么感情?拟人修辞。雨点“打”,这个词更充地说明雨势大,荷叶不顾一切的勇敢为红莲遮雨。4、齐读最后一段,如何理解“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句话。师: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是什么句式?比喻、象征。反问句(加强语气,强调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明确:荷叶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