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就业指导论文范文:中美高校就业指导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就业指导论文范文:中美高校就业指导比较研究摘要:当前,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与其直接相关的就业指导工作也愈加重要。文章从就业指导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内容安排和方式选择等方面对中美就业指导运行机制进行综合比较,并对完善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中国美国高校就业指导比较研究 自高校扩招以来,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与其直接相关的就业指导工作也逐渐引起了教育界的重视。虽然目前国内围绕这方面的探讨很多,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国别间的横向比较研究很少。整体而言,研究的内容不够深入,涉及面
2、也比较窄,很难全面考察国外的就业指导状况。而欧美国家是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的发源地。自20世纪初,经历了近一百年的发展,美国高等学校就业指导,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已经相对完备和成熟。因此本文试图通过中美两国高校就业指导的比较,分析两国高校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异同,并从种得出有益启示,以为完善我国现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中、美高校就业指导的发展现状与运行机制比较 美国是世界上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最早的国家,其就业指导实践始于哈佛大学。1919年,哈佛大学首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为美国就业指导工作开创了先河。之后,其它高校也陆
3、续开始了这方面的实践。经过近一百年的发展,美国高校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就业指导运行机制。其主要特点为:密切关注就业市场发展动态,并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实行全程化生涯教育。其就业指导机构设置齐全,功能突出;就业指导人员职业化、专家化;就业指导内容丰富实用;就业方式多样灵活。 我国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建国初期至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大学毕业生一直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保持着国家“统包分配”的局面。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高校毕业生人数也日益增多,并出现了“就业难”现象。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我国逐步
4、将“统筹分配”制度过渡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就业指导工作也日益受到了重视。为此,各所高校都纷纷建立就业指导机构,创建就业信息网,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成效显著。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机构设置 在美国,大学毕业生实行自由择业制度,高校没有为毕业生安置工作的职责和义务,但是因为毕业生就业率是衡量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各高校都非常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学校内部均设有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名称不一,本文统称为“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一般直接由分管学生事务的副校长负责,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专门的就
5、业指导,而且为其提供各种各样的就业服务。由于其重要地位,美国高校对该机构的财政支持也较大,其经费来源主要是学生的学费(按其5%拨给,约占中心总经费的60%),雇主及社会捐赠和对学生的有偿服务收费(共约占中心总经费的40%)[1],这有力地保证了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 美国高校就业指导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能力、自身价值和职业目标,并向他们传授就业技能,最终获得理想的工作。如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创办的就业指导办公室(TheOfficeofCareerServices,简称为“OCS”)是校内最大的一个院系级就业指导机构,致力于为全
6、校在校生、毕业生、文理学院的研究生及部分接受继续教育的学生提供就业指导与服务,以提高他们的创造力、调查研究能力及实现职业愿望的能力[2]。 美国大多数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是作为学校的一个常设职能机构而存在,但也有部分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设在学生事务部。此中心通常下设几个部门,如哥伦比亚大学就业辅导中心就下设职业介绍办公室、证件办公室、辅导室、就业图书馆及临时工作介绍办公室这五个部门,分工负责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3]。美国还有一些高校的就业指导形成了三级工作模式[4]:校就业指导中心处于一级地位,主要负责运作全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和培训就业辅导员;
7、各学院就业指导机构处于二级地位,主要以开展就业心理咨询为主;系就业辅导人员以辅导学生专业定向为主,处于三级地位。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已设立了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但基本上都隶属于学校的学生工作部或学生处,只有少部分是学校独立的行政机构。由于各所学校的规模与指导的侧重点不同,就业指导中心的名称与地位也各不相同。如北京大学称其为“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5],侧重于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与服务;上海交通大学称为“学生就业服务和职业发展中心”,侧重于对学生的职业发展教育与服务[6];吉林大学则在一个部门设立了两个不同层次的隶属机构:“毕业生就
8、业指导办公室”与“研究生就业指导办公室”[7],对研究生进行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 我国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基本职责是:贯彻落实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教育和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开展就业指导与咨询,为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