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960470
大小:6.78 MB
页数:32页
时间:2018-07-19
《论涵静老人静坐修炼历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論涵靜老人靜坐修煉歷程-兼談昊天心法的現代意義一、前言˙橫跨廿世紀的人生˙儒家憂患意識˙道家救劫精神˙開辦中國正宗靜坐班,至今70餘個班次以上,求修弟子達1萬1千餘人,遍及海內外。˙靜坐名稱:正宗靜坐靜坐心法:昊天心法涵靜老人1901~1994˙初學摸索階段1920~1930˙一門深入階段1930~1937˙華山潛修階段1937~1945˙天譴磨難階段1949~1976˙鐳炁真身階段1976~1994˙靜坐修煉長達70餘年,一面求知,一面求行,知行合一,是後人研究靜坐的最好案例。涵靜老人靜坐歷程5階段二、靜坐修煉歷程(一)初學摸索階段1920~1930涵靜老
2、人自言:就我個人數十年之實地經驗來說,在這段漫長的歲月中,從身體虛弱中西醫藥罔效,而遇師傳授開始學習,經過連續三個一百天的試驗成效,而有三年不斷的築基功夫,繼而靜居西嶽華山七年,日與大自然接觸,窮究苦修,一直到如今。˙深度近視1600~1800度˙左耳失聰˙背脊彎曲˙天旋地轉蔣維喬1873~1958˙自幼多病,自學《醫方集解》所載道家小周天方法˙1914年,著因是子靜坐法正編˙1918年,加入佛學止觀法門,出版因是子靜坐法續編˙1937年為求打開天門,赴南京參加藏傳佛教「頗哇法會」˙1954出版因是子靜坐衛生實驗談啟動˙因是子靜坐法,意守下丹田,引氣機過尾
3、閭,循督脈、任脈歸返丹田,謂之小周天˙蔣維喬曾告訴涵靜老人,欲求打開天門,須另尋明師。˙後蔣氏皈依密宗,涵靜老人皈依宗主,道緣不同。˙唯小周天原理,參學佛法以煉心,及摒除陰陽五行而採白話科學語言闡述靜坐經驗,此三者涵靜老人與蔣維喬相似。(二)一門深入階段1930~1937蕭昌明(宗主)1894~1942清末民初四川人。自幼即通曉佛道,外出弘法,屢現神異,後來被鄒雲龍引渡到湘西深山修煉十年,發明廿字真言與精神治療,廣渡人心,搶救三期末劫。宗主道成下山後創立天德教,從湘西一帶發展至南京,1930年涵靜老人在南京皈依宗主,並接受宗主點坐,展開救劫弘教的宗教事
4、業。宗主涵靜涵靜老人自言:幸蒙蕭師引進入門,便痛下功夫,一門深入。靜坐之驗效:˙視力恢復正常˙鼻根隆起˙天旋地轉毛病痊癒˙自言:在靜坐的時間,我一閉眼睛就看到山,一幕一幕的山,深山溝渠,甚麼東西都沒有,也沒有廟,也沒有人,就是這個山…一百天打坐就是看到山入定捷徑分十二章:自1性關接引先天炁,守2命宮運轉周天,炁循3玉柱、4華池、5雀橋、6重樓、7金玉峯、8靈台而下,納入9丹田,轉動10河車,達11銅壺滴漏,剛氣成矣。12合一有二義:小我之精氣神合一,大我之渡96億殘靈。啟動啟動啟動啟動宗主點坐,打開天門,接引先天炁,有二層意義:1、改為意守上丹,為直
5、修煉神還虛之前身2、將救劫天命與靜坐修煉聯繫在一起,為昊天心法之原型(三)華山潛修階段1937~1945涵靜老人在華山階段,除了個人勤修苦煉,並從上帝聖誥中體會昊天心法的源頭外,更重要的是得力於往來華山的崑崙祖師們的慈悲指點,以及透過天人親和大羅金仙們流露的證言。前者是尚留軀殼於人間名山洞府的高人,後者是已經脫殼飛昇的大羅金仙。1、崑崙祖師指點涵靜老人自言:在我西嶽華山白雲深處靜修八年中,親自見到會到幾百歲以上的得道高士,所見所聞,真是不可思議。其中道法高超留形住世的前輩,大都隱居在崑崙山…。約分兩類:1、立功立德立言於人間者。2、身懷特技之劍仙。總之,凡能留此軀殼
6、在世,要皆在人間尚有救世使命未了,時而化身外出,時而全形以去,來去自如,隨心所欲;一旦使命完成,待詔飛昇,真火自焚,回歸自然…。以雲龍至聖為例雲龍至聖,本名鄒雲龍,前清康熙時武舉人,後持誦〈玉皇心印妙經〉百萬遍得道,得敕封號雲龍至聖,奉天命引渡宗主到湘西深山修煉。涵靜老人於1936年奉師命上太白山棲霞洞,尋訪年近三百歲的雲龍至聖,經轉達天命鎮守華山外,並請教靜坐心法,得自然二字,影響了涵靜老人從有為法轉向無為法。玉皇心印妙經上藥三品。神與氣精。恍恍惚惚。杳杳冥冥。存無守有。頃刻而成。迴風混合。百日功靈。默朝上帝。一紀飛昇。知者易悟。昧者難行。履踐天光。呼吸育菁。出玄入
7、牡。若亡若存。綿綿不絕。固蒂根深。人各有精。精合其神。神合其氣。氣合體真。不得其真。皆是強名。神能入石。神能飛形。入水不溺。入火不焚。神依形生。精依氣盈。不凋不殘。松柏青青。三品一理。妙不可聽。其聚則有。其散則零。七竅相通。竅竅光明。聖日聖月。照耀金庭。一得永得。自然身輕。太和充盈。骨散寒瓊。得丹則靈。不得則傾。丹在身中。非白非青。誦持萬遍。妙理自明。2、大羅金仙指點自言:這許多大羅金仙突然來了,使得我有機會向祂們請教。我們現在「直修昊天虛無大道自然無為心法」,有一部分都是當年我在華山向祂們各位請教,得到的一點啟發。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