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及其在当代的适用

“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及其在当代的适用

ID:12948425

大小:38.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19

“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及其在当代的适用_第1页
“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及其在当代的适用_第2页
“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及其在当代的适用_第3页
“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及其在当代的适用_第4页
“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及其在当代的适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及其在当代的适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及其在当代的适用第37卷第1期2011年1月青海民族大学JoURNALOFQINGHAINATIoNALITIESUNIVERSITY(socialscience)VOL.37NO.1Jan.201l"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及其在当代的适用王玎李祝环(中国政法大学,北京100088)摘要:"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是中国古代刑法中关于亲属之间相互容隐,建立在以儒家伦理思想为基础,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为最终目标的一项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它符舍人性,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客观上发挥了一定

2、的积极作用,但它却为侦查和司法审判带来了一定困难.关键词:"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发展;价值中图分类号iD9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227(2011)01—0126-05"亲亲得相首匿"是指汉代法律所规定的直系亲属三代血亲之问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以外的罪行,有罪可以相互包庇隐瞒,不负有向官府告发的责任;对于亲属之间容隐犯罪的行为,法律也不追究其刑事责任.¨(一)萌芽及起源"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东周襄王二十六年,在温地盟会上,晋人扣押了卫成公,送到周王都.

3、晋文公请求周襄王将卫成公杀了,周襄王说:"不可.夫政自上下者也,上作政,而下行之不逆,故上下无怨.今叔父作政而不行,无乃不可乎?夫君臣无狱,今元咀虽直,不可听也.君臣皆狱,父子将狱,是无上下也."l晋人于是放了卫成公.这是史籍中最早关于君臣,父子不得相诉的记载.后来,孔子将"亲亲得相首匿"原则与"仁","义"相结合,赋予了理论上的正当性或者说是必要性,成为了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叶公语孔子日:"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日:"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4、孔子把正直的道德纳入"孝"与"慈"的范畴之中,认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就具有"直"的品格了.但此时的"亲亲得相首匿"原则仅为人们的道德所认同,并未正式规定在法律当中.(二)在秦代受到法家思想的冲击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法家思想为治国理论,推行严刑峻法.《睡虎地秦墓竹简》中记载:"夫有罪,妻先告,不收.妻膳(媵)臣妾,衣器当收不当?不当收."4秦律鼓励告奸,妻子如果隐瞒丈夫的罪行,将被连坐问罪;相反,妻子如果告发丈夫的罪行,就可以不被连坐,并保住属于自己的陪嫁奴婢,衣服,器具等财产.有悖仁义道德的

5、苛刻法律必定不得人心,不顾人情世故的政策必定不得好果.(三)汉宣帝时正式定法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刑律有所约减,刑罚趋于宽缓.汉武帝为了实现大一统,开始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从此,中国古代法制指导思想开始以新的儒家学说为主导,儒家的宗法伦理精神开始转化为刑事法律原则.汉宣帝地节四年(公元前70年)正式下诏:"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虽有患祸,犹蒙死而存之.诚爱结于心,仁厚之至也,岂能违之哉.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

6、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具体来说,"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包括以下内容:卑幼首匿尊亲长,不负刑事责任;尊亲长首匿卑幼,除死罪上请减免外,其他也不负刑事责任.自汉宣帝以后,"亲亲得相首匿"即成为中国古代重要刑事法律原则之一,并收稿日期:2010—10—17作者简介:王玎(1990~),男,青海西宁人,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李祝环(1953~),女,北京人,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l26青海民族大学(社会科学版)为后世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5j''亲亲得相首匿"原则以法律形式公布后,客观上缓和了社会矛盾,

7、促进了家庭和睦,给予人们亲情的保护和宽容.但是"亲亲得相首匿"是一项义务,并非权利.哪怕处于公平,正义之心,为了维护他人的合法利益,也不可揭发亲人,更不能大义灭亲.由此可见,保护亲情,尊重人性,保障人权并非当时立法之主要目的,而其根本动因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和君权.(四)唐代得到进一步发展唐代,"亲亲得相首匿"原则进一步得以完备,健全.《唐律疏议?名例》"同居相为隐"条规定:"诸同居,若大功以上亲,及外祖父母,外孙,若孙之妇,夫之兄弟及兄弟妻,有罪相为隐;部曲,奴婢为主隐,皆勿论".在容隐范围

8、上,唐律的规定有明显的扩大.既有按服制等级所定的"大功"以上亲,也包括"同财共居"的家庭成员,还包括"服虽轻,论情重"的外祖父母,外孙,孙之妇,夫之兄弟及兄弟妻.在此范围内,所有人皆可相互容隐.除此之外,曲部,奴婢还可为主隐.与此范围之外的亲属之间,虽无完全的容隐权,但即使相互隐匿罪行,也不同普通人一样治罪,而是"减凡人三等"处理,_6但犯谋反,谋大逆,谋叛三种重罪,"不用相隐之律,各从本条科断".(五)清末法律转型对其之重大影响清末修律的根本原因,是适应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的变化,调整新出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