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943597
大小:3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9
《朱熹的理欲观及其现实教育刍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朱熹的理欲观及其现实教育刍议朱熹(1130—1200)是中国文化史上与孔子南北辉映的文化巨匠,他所倡导的理学(道学)是元、明、清历朝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也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而“存天理、灭人欲”的理欲观则是朱熹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是古今中外朱子学者们长期研究和争论不休的重要课题。长期以来,不是把朱熹作为“圣人”来歌颂,就是当作“反动思想家”来挞伐。或褒或贬,或毁或誉,几乎忽视了一个活生生的“人”。由于本人工作性质与朱熹有关,试图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欲观具体内容、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对后世的影响以及现实教育意义等方面进行浮浅的探讨
2、,力求较全面地把握其思想内涵,并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就此请教于方家。(一)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欲观的提出是有其深刻的理论来源、社会背景和思想基础的。朱熹理欲观产生的理论来源:“天理”与“人欲”作为社会道德范畴早在《礼记·乐记》中就提出来了。《乐记》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朱熹从小生活在具有浓郁儒教氛围的环境之中,其家世为“婺源著姓,以儒名家”(《紫阳朱氏建安谱·朱子行状》)。孩提时代首先接受其父朱松的教育,后又受学于崇安的胡宪、刘屏山、刘勉之等,曾数度求教于南平李侗,正式接受河南二程(程颢、程颐)正统
3、的“洛学”思想的熏陶,并加以发扬光大,最终成为理学的集大成者。这是朱熹理学的师承系统和学术渊源。朱熹所强调的“理”,实际上是论证封建道德伦常是天理的体现,是绝对、永恒、神圣不可侵犯的。朱熹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朱子语类》卷一),“理即礼也”,“君臣父子,天下之定理,无逃于天地之间”《程氏遗书》)。强调“宇宙之间,一理而已……”(《朱子文集·续大纪》)。朱熹在《孟子集注》用了一大段文字结束全书,是值得回味的,“有宋元丰八年,河南程颢伯淳卒……无真儒,则天下贸焉知所之,人欲肆而天理灭矣。先生生乎千四百年之后,得不传之学于遗经,以兴起斯文为己任。辨异端,辟
4、邪说,使圣人之道,焕然复萌于世,盖自孟子之后,一人而已。”这不仅认定二程是继承千载不传道统的圣人,除了隐隐约约有自己上接二程道统自居的用心外,还在于为程朱理学争一块历史地盘,确立程朱派儒家正统的地位。可见朱熹的“理”是根植于“二程”理欲观的土壤之中的。他把破坏封建道德伦常的个人过度欲望叫做“人欲”,“灭人欲即是天理”,“灭私欲即天理明矣”(《程氏遗书》卷十五),这里的私欲就指的是人欲。此后朱熹又在此基础上多次提出:“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四书集注·孟子滕王公上注》),必须“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朱子语类》卷十三),于是“存天理,灭人欲”成为朱熹伦理学说的总纲领。
5、朱熹理欲观产生的社会背景:朱熹出生在金兵南侵,朝政不稳的动荡年代,社会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相互交错、尖锐复杂,他的车工长过程饱经战乱所带来的疾苦。北宋中期之后,由于朝廷实行“不立田制”、“不抑兼并”的政策,使土地兼并之风极为盛行,全国70%以上的耕地集中在少数的大官僚、大地主之手(《中华历史通鉴》(经济史卷)),造成“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文艺卓锥之地”的现状(《续资治通鉴长篇》卷二十七)。田赋地租和各种苛捐杂税越来越多,繁重的赋税徭役也都转嫁到农民头上,直接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日益尖锐,农民起义不断爆发。目睹这种情况,朱熹在任官期间,认识到“竭泽而鱼”,会激起农民起义,激
6、发阶级矛盾,必然会引起社会的动荡与政权的不稳。于是“劝豪民发藏粟”(《文集》卷七十七),弹劾奸官兼并土地,提出行“经界”的主张。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四月,崇安发生饥荒,朱熹“贷粟于府以赈之”(《朱熹家谱·年谱》),确实拯救了一批人,为统治者挽回了一点面子,但他却从根本上挽救人们的命运。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他完成了宣扬“存天理,灭人欲”的理欲观的《程氏遗书》的编辑。朱熹在除江西南康军时,也想在减税免役上有所作为,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在《申免移军治状》中满怀愤怒地斥责劳民伤财而又不切实际的移军治工程。对朱熹的这些奏请,朝廷大多不予理睬,地方县官依旧我行我素,朱熹发
7、布的一则《约束科差夫役》,立法虽严,但却是一纸空文。朱熹在官场上郁郁不得志,屡屡辞官,将平生主要精力投入到办书院、开山授徒和著书立说之中。即使在任上,也不忘此初衷。他意识到振举纲纪,变化风俗,必需对军民施以教化,并先后复建、重修了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等,自己亲自在此设坛讲学,培养了众多的理学传人。由此可见,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欲观的提出,是旨在抑制穷奢极欲的贵族豪强的。当然,他也抑制了穷苦百姓的不满情绪和反抗意识,从中可以看出他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朱熹理欲观产生的思想基础即是“理”:朱熹完整地接受了二程理学的精髓,批判地吸收并加以发扬。他认为,理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