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汉诗对王维诗之空寂、幽玄美的受容——兼谈“汉诗日本化”的形成过程

日本汉诗对王维诗之空寂、幽玄美的受容——兼谈“汉诗日本化”的形成过程

ID:12933539

大小:38.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19

日本汉诗对王维诗之空寂、幽玄美的受容——兼谈“汉诗日本化”的形成过程_第1页
日本汉诗对王维诗之空寂、幽玄美的受容——兼谈“汉诗日本化”的形成过程_第2页
日本汉诗对王维诗之空寂、幽玄美的受容——兼谈“汉诗日本化”的形成过程_第3页
日本汉诗对王维诗之空寂、幽玄美的受容——兼谈“汉诗日本化”的形成过程_第4页
日本汉诗对王维诗之空寂、幽玄美的受容——兼谈“汉诗日本化”的形成过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日本汉诗对王维诗之空寂、幽玄美的受容——兼谈“汉诗日本化”的形成过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日本汉诗对王维诗之空寂、幽玄美的受容——兼谈“汉诗日本化”的形成过程日本汉诗对王维诗之空寂,幽玄美的受容兼谈"汉诗日本化"的形成过程■尚永亮黄超对王维诗之空寂,幽玄风格加以受容,是日本文学民族性在具有一定发展程度的日本汉诗中的初步体现.而受容方式的发展本身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汉诗的演进历程,即如何从对被受容者的简单模仿逐渐上升到对其神韵的领悟与摄取.随着受容方式的演变,日本文学的民族性在汉诗这一外来形式下逐渐得到更自如,更完满的体现,最终达到"日本的汉诗"之境界.【关键词】日本汉诗;王维;诗风;汉诗日本化【中图分类号】1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

2、04—518X{2009)08—0130—05尚永亮(1956一),男,武汉大学珞珈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汉唐大学;黄超(1985一),女,武汉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湖北武汉430072)中日两国隔海为邻,生息互通,大部分日本传统文化的诞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中国文化的影响和滋养,乃至与中国文化桴鼓相应,遥映生辉,这是毋庸置疑的.日本汉诗就是这种影响和滋养的直接产物.在其诞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大量经典的中国诗歌作品传人日本,大量杰出的中国诗人在日本被熟知和景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领袖王维就是其中的一位.

3、日本平安时代前期学者藤原佐世(?一898)所编撰的《日本国见在书目录》着录有王维诗2O卷,这是关于王维诗集东渡日本的最早记载…''.此后,平安时代中期学者大江维时(888--963)所编的《千载佳句》也收录了王维诗中的名句共10联.镰仓时代(1192—1333)以后,经由五山禅僧们的传播,王维诗的读者更为广泛;室町时代(1392--1573)最为普及的《三体诗》中收有王维的不少作品;选录了31首王维诗作的《唐诗选》,亦于江户时代(1603--1867)中叶被翻刻并广布于世.日本汉诗取法于中国诗歌,但绝非博取杂收,而是有所选择,有所扬弃的.王维诗风固然多样,而其典范

4、性的风格,是充满禅趣,能涤荡人心的空寂,幽玄之美.正如胡应麟在《诗薮》内编卷6所云:"摩诘五言绝穷幽极玄……神品也."(P109)大江维时编订的《千载佳句》中,被收录的王维诗句有1O联,其中8联是与自然物候直接相关的.而且绝大部分诗句正是用落花啼鸟,草虫山泉,空林柴门来表现空寂之景,用薄暮与秋色,云雾与钟声来点染幽玄之境.日本汉诗人对王维诗歌的受容,大抵不出于此类风格.实际上,王维诗东渡日本虽早,却没有在落地之初就开花结果;其空寂,幽玄诗风之受到青睐,是以日本汉诗一定程度的发展为前提的.如果说从盲目的追步到有选择的受容是日本汉诗发展的第一阶段,那么不断提高日本汉诗

5、对王维诗之空寂,幽玄美的受容——兼谈"汉诗日本化"的形成过程受容水平则是其发展的第二阶段.前者的发展结果使日本汉诗体现出一定的民族性,而后者的发展结果则使其民族性体现得更为自如,自然.日本汉诗对王维空寂,幽玄诗风的受容就属于第二阶段,它大致经过了三个发展层次.一,对诗题,韵调和诗语的受容使用既有的题目作诗,在中国的乐府诗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沿用乐府旧题赋诗,既可扣题而作,也可创作与旧题完全无关的新内容.而日本汉诗人在创作中沿用中国诗人用过的题目,则往往不会跃出原诗题旨之外.如大田南亩写的一首《将进酒》,无论在内容上还是风格上,乃至作诗宗旨上,都是对李白《将进酒》原

6、诗的沿袭.又如平南台和永原纪各以《静夜思》为题的两首诗,也都不出李白原诗"秋夜思乡"的主题.江户时代的着名汉诗人荻生徂徕(1667—1728)作有《山居秋暝》一诗:独坐空山曲,西风桂树秋.千峰开返照,一叶舞寒流.鸟雀喧樵径,猱猿孥钓舟.惯玩秋月好,出户且迟留.《将进酒》和《静夜思》都属乐府旧题,而《山居秋暝》乃王维自拟.荻生徂徕原封不动地沿用了这一题目,又次原诗之韵,且在内容上也与原诗具有某种程度的一致性——都是写秋日空山的清胜之景,以及对此情此景的淹留和赏玩——足见徂徕对这首诗爱重有加并积极受容.且将两诗中对仗的两联拿来比较:徂徕诗的"鸟雀喧樵径,猱猿孥钓舟"与

7、王维诗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句式相近,都是将一个动词缀在中间以联系前后.但徂徕用的是顺叙手法,王维则打破了这种惯常的语言组织方式——本是因浣女归而使竹喧,渔舟下而引莲动,在王维笔下却一变而为因竹喧而知浣女归,因莲动而知渔舟下,不仅迎合了感知的顺序,而且使诗语更为生动有致.另外,徂徕诗中间两联句式相同,不若王维诗句式多变.可见,这首追和之作在技巧和意境上都不及王维原诗.尽管如此,徂徕对王维空寂,幽玄风格的自觉模仿却是显而易见的.复如林凤冈(1644--1732)的《竹里馆》:独坐深林不负期,嵇琴阮箫共追随.人间岂解至音妙,唯有天上明月知.这首诗显然也受容了王

8、维《竹里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