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断贫困代际传递实现全国同步小康的对策思考

切断贫困代际传递实现全国同步小康的对策思考

ID:12897097

大小:98.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19

切断贫困代际传递实现全国同步小康的对策思考_第1页
切断贫困代际传递实现全国同步小康的对策思考_第2页
切断贫困代际传递实现全国同步小康的对策思考_第3页
切断贫困代际传递实现全国同步小康的对策思考_第4页
切断贫困代际传递实现全国同步小康的对策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切断贫困代际传递实现全国同步小康的对策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切断贫困代际传递实现全国同步小康的对策思考辜胜阻,李睿,杨艺贤(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摘要:当前,扶贫过程中出现了财政投入总量不足、输血式被动扶贫为主、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缺乏、返贫及贫困"代际传递"现象突出、金融扶贫不足、扶贫手段单一、扶贫退出机制缺乏、人才建设不足等问题。本文认为,应通过进一步增加专项扶贫投入,重视贫困地区优生优育和子女教育问题,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提升以产业扶贫为核心的造血式扶贫水平,加快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与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推进金融扶贫,充分利用城镇化机遇,推动扶贫手段多样化,完善扶贫退出

2、机制,提高贫困地区基层干部和技术人员待遇等,切实提升扶贫工作效果,实现贫困地区同步小康。教关键词:扶贫攻坚;贫困代际传递;扶贫退出机制;返贫与脱贫中图分类号:F32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40(2015)04-0063-05收稿日期:2017-03-15基金项目:本文系辜胜阻主持的调研课题,民建中央调研部熊贵立等参与实地调查作者简介:辜胜阻(1956-),武汉大学教授,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研究方向:经济发展与城镇化等;李睿(1989-),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杨艺贤(1994-),武

3、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一、引言统计显示,2017年底全国有14个连片特困地区,832个贫困县片区县,12.9万个贫困村。按照人均年收入2300元人民币的国家标准,全国仍有八千多万贫困人口,如果参考国际标准,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平均收入的50%作为其贫困线,则我国还有两亿多人尚未脱贫。而贫困的“代际传递”是阻碍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由于贫困儿童遗传性疾病、教育医疗资源城乡分布不均、贫困人口上升通道窄等原因,贫困人口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十分困难,贫困阶层固化,“一代穷世代穷”现象突出。贫困人口正从暂时贫困走向长期贫困和

4、跨代贫穷,社会阶层流动通道被堵塞。我国贫困区域范围广,贫困人口规模大,贫困问题程度深。现在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五年时间,同步小康,任务繁重,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减贫脱贫工作刻不容缓,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迫在眉睫。二、当前扶贫工作的制约因素与面临的问题当前,农村扶贫开发进入新的攻坚期,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一)财政投入总量不足。据统计,2017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支出390.43亿元,即便全部到户,八千多万贫困人口人均投入不足500元。且全国公共财政支出专项用于扶贫方面的仅841亿元,尚不及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投入规

5、模。而据广东经验,使一个人稳定脱贫平均需要投入2万元,据此测算,完成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农村减贫1000万人以上的目标,则至少需投入2017亿元。(二)贫困“代际传递”问题突出。首先,贫困地区儿童营养不良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儿童身体和智力的成长发育。数据显示,2017年贫困地区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20%,6到12月龄农村儿童贫血患病率高达28.2%。同时,贫困地区存在大量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的缺失,他们大多存在心理缺陷。幼时身心发展的不足使得贫困地区儿童落后在“起跑线”上,甚至会对其未来发展造成永久性伤害。其次,贫困地区教育资源

6、缺乏。一是贫困地区教育基础设施落后,办学环境差;二是教职员工紧缺,人才流失严重,教师专业知识水平较低,“大班额”、特岗教师离职等问题突出;三是贫困地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比例低,研究表明,中国重点高校农村学生比例不断下降,清华大学2017级学生中农村生源仅占17%,且农村毕业生就业率比城市毕业生就业率低18.2%。再次,贫困地区人口就业困难,收入低,造成贫困群体的固化。一是职业教育学校和“双师型”教师缺乏,就业培训少,教育与就业脱节;二是贫困地区环境闭塞,人口与市场、信息等隔绝,社会资源少,就业渠道有限,就业率低,多从事体力劳动。教育和就业

7、等不公平阻碍了“贫二代”和“农二代”获得平等发展的机会。研究显示,经过多年扶贫工作,我国农村地区的绝对贫困代际传递比重(以世界银行贫困线为标准)由1988年的69.55%降低为2017年的26.67%,然而相对贫困代际传递比重(以调查样本中位数的50%为标准)并没有明显变化,仅由1988年的56.37%降低为2017年的40.31%。(三)扶贫仍以“输血”为主,“造血”不足。长期以来,我国扶贫以社会救助等“输血”式被动扶贫为主。据统计,尽管扶贫重点县中当年参与扶贫项目的村比重由2017年的29.6%上升为2017年的52.2%,但现金扶

8、持逐渐成为扶贫项目的主要手段(表1),技术等援助不足,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缺乏主动脱贫的能力,减贫脱贫效果逐渐减弱。提高“造血”式扶贫力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提升产业扶贫的水平。大量贫困地区因气候条件、道路交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