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初无意于佳乃佳——浅议苏轼的书论

书初无意于佳乃佳——浅议苏轼的书论

ID:12878572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9

书初无意于佳乃佳——浅议苏轼的书论_第1页
书初无意于佳乃佳——浅议苏轼的书论_第2页
书初无意于佳乃佳——浅议苏轼的书论_第3页
书初无意于佳乃佳——浅议苏轼的书论_第4页
书初无意于佳乃佳——浅议苏轼的书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书初无意于佳乃佳——浅议苏轼的书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书初无意于佳乃佳——浅议苏轼的书论书初无意于佳乃佳——浅议苏轼的书论书初无意于佳乃佳——浅议苏轼的书论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Beiiin~ElectricPowerColl文化艺术囤No.4.2011书初无意于佳思丁,I王乃佳浅议苏轼的书论李东胡叉红(华北科技学院,河北三河065201)摘要:本文从”意,,造无法,体物得”神’,”‘“艺”两进,’’论书及’等四个方面对对苏轼的书论进行了研讨,指出苏轼书论中所论述的书法境界其实是一种追求自然,不事雕琢即”书初无意于佳乃佳”艺术境界.关键词:苏轼;书法;艺术中图分类号:1206文献标识码:A苏轼是北宋着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书画家.他在诗,词,文,书,

2、画诸方面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而位居宋四家之首.平生嗜好笔墨,陛喜写字”,自称”行草尤工”,吸收颜真卿,徐浩,李北海各家书画风格,博采众长,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圆劲秀逸的书法风格.一,”意”造无法“意”是中国美学关于主体心理与作品本体内容的一个理论范畴,概指审美主体的意识心态,情义,旨趣等心理内涵.苏轼以其独立而自由的艺术精神为基础,特别推崇”意”.他在《石仓舒醉墨堂》中写到:”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在《和子由论书》中提到:”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在这里苏轼所注重的不是传统书法法则而是强调随心所欲,尊崇自然.苏轼所强调的”意”不是我们常说的”有意”

3、或”刻意”,而是追求一种”无意”,强调”抒写胸臆”.这全面否定了魏晋南北朝以后强调”意在笔前”式的理性主义和”执笔有法”的法则主义书画创作美学观.注重”意”的苏轼,反对盲目遵守法度和苦学,重视通达书意和随意,甚至认为在无”意”的创作心态下也可以产生出色的作品,他在《评草书》中论述到:”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草书虽是积学乃成,然要是出于欲速.古人云’匆匆不及,草书’此语非是.若‘匆匆不及’,乃是平时亦有意于学.此弊之极,遂至于周越,仲翼,无足怪者.事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可见,苏轼论书不涉及到笔墨工拙问题,不刻意追求,而在不拘束于传统法则中”无意”创作反而能创作出佳品,也就

4、是创作上达到一定境界后自然化成之结果.二,体物得”神”“神”作为一个美学范畴,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注重人的生命及人格的特点.东晋大画家顾恺之在绘画理论中提出形似与神似,杜甫第一次把传神的问题运用到诗论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南朝齐王僧虔在书法领域首次提出”传神”问题:”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苏轼融合前人绘画创作中的神似理论,用于诗论与书论中,他在《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中指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苏轼将”传神”由人物画推及花鸟画,推及诗文,再推及书法,他在《论书》中谈到:”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也.”把书法

5、五元素中的”传神”放在首位.从医学,生理学上讲,“神”被纯粹人化了,指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古代医书《灵柩经?本神》日:”两精相搏谓之神”,又日:”血脉营气精神,此五脏之所藏也”,”神”是指主体心灵之神.而在书论中,苏轼把”神”与另外四个医学,生理学概念”气,骨,肉,血”相提并论,并放在这四要素之首,作为书法”生命”的主宰,这是把书法生命化了,人化了.当然苏轼谈”神”的时候并不忘谈”形”,他在《记子由论画》中肯定”(形)文章编号:1009-0118(2011)一04—0079—01似犹可贵”.由此可见苏轼的”神”是一种形似与神似合一之”神”.三,”道”艺两进“道”由哲学的本原范畴引入,被传统美学

6、家,文论家视为美学文艺的本原与至高无上的准则.中国古代的道论,大致可分为三大系统:《老子》的本原之道,儒家的仁德之道,周易的阴阳变化之道.苏轼所言之道不局限于儒家伦理所寻求探讨的社会之道,而是跟”艺”结合,在《目喻》一文中他提出:”道之可至而不可求”的论点,从更深层面上向人们揭示了道与艺的内在统一,自然而然的实践本身就是道德精神体现,就是行为范围的艺,遵循这种顺应自然的精神原则,通过行为实践,人们必将获得以”艺”为内涵的精神享受,并随之获得自然之道.苏轼调整了传统的道与艺的关系,将“文”,”艺”和”道”的从属附属关系,变而为并列关系.他直陈”我所谓文,必与道俱”的创作主张,把眼光注视到文学艺术

7、自身的美学价值和自身的创作规律上来.在绘画创作上把”有道有艺”作为推崇至极的标准,他在《书李伯时山庄后一首》指出:”有道而不艺,物虽形于心,而不形于手”.在《跋秦少游书》评论到:”少游近日草书,便有东晋风味,作诗增奇丽,知此人不可使闲,遂兼百技矣,技进而道不进则不可,少游技道两进也”.这里所写的”技”就是”艺”.可以苏轼在绘画书法审美认识上提出”艺”“道”的两进的思想则为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