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859769
大小:6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9
《必修二学案(水平测)历史必修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历史》必修2学案高二班姓名学号★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土地制度的演变①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作,平均分配劳动产品。②夏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受田者只能使用,不能转让与买卖。西周时实行的土地制度称为井田制。③战国开始,形成了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二、小农经济的特点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的单位。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3、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三、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是我国古代农业最为突出的特点2、小农经济是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
2、本模式,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之一。3、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之一4、铁犁牛耕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四、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分别是家庭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官营手工业。其中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的比重。五、冶金技术①商周时代,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②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东汉杜诗发明水排鼓风冶铁,使中国的冶铁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六、制陶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陶器的国家。宋代著名的景德镇瓷窑,到元代发展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白底蓝花的青花瓷瓷器。明代官窑烧制的瓷器质量最好,精品有五彩瓷。清代发
3、明了珐琅彩,效果如同油画。中国瓷器从唐代已输出国外,明清时期更是大量销往亚、非、欧各国。七、丝织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8养蚕织绸的国家。至少在距今四五千年就开始出现了丝织品。明清时期,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清中期以后,发展出“金宝地”的新品种。八、商人的出现和商业的兴起商朝人以经商著称。春秋战国时期,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商人,商品交换的发展促进城市繁荣。西汉时期中外贸易也逐渐发展起来。每个城市都有专供贸易的“市”,它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隋唐时代。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还出现了最早的银行雏形柜坊。飞钱类似
4、后世的汇票。宋代的城市已经无市和坊的界限,店铺随处开设,买卖时间也无以往的限制。开封和临安是当时著名的城市。北宋时,益州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最早的纸币。宋代边境贸易设榷场,海外贸易也很兴盛。九、明清的地域性商人明清时期,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十、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明中后期,在江南地区的一些手工业部门开设机房,“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两者形成了一种雇佣的关系,被称为“资本主义萌芽”。十一、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主要原因(1)“重农抑商”政策——无法开辟国内市场(
5、2)“海禁”与“闭关锁国”——无法开辟国外市场明朝时实行海禁,到清乾隆帝时,规定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中国社会的近代化问题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从经济上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产力从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的变化;二是生产方式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变化。洋务运动以后,随着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传入和资本主义企业的出现,中国开始实现近代化。二、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经济成分(1)自然经济(2)外国资本主义(3)官僚资本主义(4)民族资本主义8三、洋务运动(官
6、僚资本)目的: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即“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内容: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创办民用工业。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民族资本)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分布地区: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五、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原因①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纷纷对华进行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②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
7、的限制。六、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一战期间)原因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帝制,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②群众性的爱国运动此起彼伏,有力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当时,“抵制日货”“发展实业”和“实业救国”是各阶层人民爱国的共同愿望。③民国初期,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最主要原因)七、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927—1937年)八、民族工业的萎缩(1945年以后)九、民族工业的新发展建国初:经过三大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一、
8、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①1949—1953年,在党和政府的努力下,工农业生产就超过历史最高水平。②1953年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五”计划,为国家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