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 夜雨寄北> 詩考

李商隱< 夜雨寄北> 詩考

ID:12827064

大小:199.0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8-07-19

李商隱< 夜雨寄北> 詩考_第1页
李商隱< 夜雨寄北> 詩考_第2页
李商隱< 夜雨寄北> 詩考_第3页
李商隱< 夜雨寄北> 詩考_第4页
李商隱< 夜雨寄北> 詩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李商隱< 夜雨寄北> 詩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李商隱<夜兩寄北>詩考29李商隱〈夜雨寄北〉詩考余金龍育達商業技術學院應用日語系助理教授開南管理學院應用外國語文系副教授【摘要】本論文探討晚唐詩人李商隱(八一二~八五八)〈夜雨寄北〉詩之繫年及其詩作對象。然〈夜雨寄北〉詩,自馮浩、張爾田之箋註後,雖經岑仲勉反論後,乃至今人劉學鍇、余恕誠之解釋,咸認為本詩係李商隱於大中二年(八四八)秋,自桂林北返回京,順勢有「巴蜀之遊」時所作,並認為本詩為寄內詩。或認為是大中五年(八五一)入梓幕後所作,但是確年不可考,並言是寄京華友人或私暱之人等說法。但本論文則推論李商隱於大中二年(八四八)八月秋

2、,正自桂林送幕主鄭亞赴循州,並於九月九日之後,始北返回京,途經江陵時已是冬季。據此〈夜雨寄北〉詩,並非是大中二年(八四八)秋,李商隱北返回京,途次江陵,再行「巴蜀之遊」時所作,而是其他時間所作。本論文並探討〈夜雨寄北〉詩之繫年及其詩作之場所,應是大中六年(八五二),李商隱任職於梓州幕時,奉使送杜悰至渝州,順勢有「巴蜀之遊」時所作之詩的可能性較高。而且李商隱之妻王氏於大中五年(八五一)亡故,如果本詩是於大中五年(八五一)入梓幕後,於翌年大中六年(八五二)「巴蜀之遊」時所作,則本詩之對象應不是其妻王氏,而是另有其人。即是在梓幕照顧晚

3、年多病的李商隱起居生活的歌伎。關鍵詞:繫年、「寄北」(場所)、對象李商隱<夜兩寄北>詩考29壹、前言晚唐詩人李商隱(八一二~八五八)之〈夜雨寄北〉詩: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馮浩,《玉谿生詩集箋注》。台北,里仁書局,1989年8月。第354頁。本詩由清馮浩言:「萬首絕句作〈夜雨寄內〉。」認為此詩是寄內詩,並加以繫年,認為李商隱於大中二年(八四八),「巴蜀之遊」時所作。馮浩,《玉谿生詩集箋注》。台北,里仁書局,1989年8月。第867頁。「搖落、因書、夜雨寄北,皆寄內之篇。」朱彝尊認為是隨柳

4、仲郢在梓幕時所作。劉學鍇、余恕誠著,《李商隱詩歌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88。第1231頁。程夢星並言是「自感於其久留南中也。」則此詩作時間應是在大中五年(八五一)入梓幕後所作,劉學鍇、余恕誠著,《李商隱詩歌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88。第1231頁。但並未言明何年所作。唐汝詢則曰:「題曰〈寄北〉,此必私暱之人。」朱鶴齡箋注、程孟星刪補,《李義山詩集箋注》。台北,廣文書局,1981年。第249頁。劉學鍇、余恕誠則曰:「當是梓幕思歸寄酬京華友人之作,確年不可考,約在梓幕後期。」劉學鍇、余恕誠著,《李商隱詩歌集解》。北京,中

5、華書局,1988。第1234頁。根據上述之論點可說明本詩之詩作繫年,應有大中二年(八四八)及大中五年(八五一)入梓幕之後(確年不可考)的兩種可能。另外,本詩之詩作對象有:寄內詩、自感之詩、寄私暱之人,及京華友人等之說法,迄今仍論爭不已。貳、本論本論先考察〈夜雨寄北〉詩之繫年,最可能的兩個時間,即大中二年(八四八)「巴蜀之遊」時及大中五年(八五一)入梓幕後所作。馮浩、張爾田及楊柳等主張大中二年(八四八)李商隱有「巴蜀之遊」。本論接下來考察李商隱大中二年(八四八)是否有「巴蜀之遊」的可能性。還是大中五年(八五一)入梓幕後「巴蜀之遊」

6、時所作。如果大中二年(八四八)有「巴蜀之遊」,則本詩之對象應有可能是「寄內」(妻王氏)。如果是大中六年(八五二)時,有「巴蜀之遊」,則本詩之對象則非其妻王氏,應是有第二人也。因其妻王氏於大中五年(八五一)夏秋之交亡故。本論嘗試再探討〈夜雨寄北〉詩之繫年及其詩作場所、對象等如次:李商隱<夜兩寄北>詩考29一、大中二年說首先,馮浩認為李商隱於大中二年(八四八)二月,鄭亞自桂林貶循州後,李商隱隨即自桂林北返洛陽,又再南下做「巴蜀之遊」,直至大中三年(八四九)才入京:及亞貶,義山即由水程歷長沙,荊門,……在此夏時,未嘗隨赴循州。……其時

7、當至故鄉與東都,……旋又出而行役,有徘徊江漢,往來巴蜀之程焉。馮浩,《玉谿生詩集箋注》。台北,里仁書局,1989年8月。第866頁。但張爾田則反對馮浩之說,認為李商隱應是在大中二年(八四八)二月,鄭亞自桂林貶循州後,於北返途中時,有「巴蜀之遊」,並於冬初返洛陽:(大中二年)義山正月自南郡歸,攝守昭平郡事,二月府貶,留滯荊巴,秋歸洛,冬初還京。……惟末選尉之先,尚有留滯荊門,往來巴蜀諸跡,然後由荊南返洛,由洛入京。……惟謂歸洛後始再出行役,作巴楚之遊,三年春由楚入京選尉,則與集中情事不合。張爾田,《玉谿生年譜會箋》。台灣,中華書局

8、,1984。第135、136、137頁。然馮浩又以李商隱〈搖落〉詩為證,認為李商隱「巴蜀之遊」時,曾與友人李貽孫相遇:文集為李貽孫啟以全力赴之,必故交之深者。貽孫會昌五年為夔州刺史,大中二三年或尚在夔乎?馮浩,《玉谿生詩集箋注》。台北,里仁書局,1989年8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