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788321
大小:3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9
《南京林业大学全日制硕士环境工程领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南京林业大学全日制硕士环境工程领域(环境材料与污染防治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领域代码:430130领域名称:环境工程研究方向:环境材料与污染防治一、培养目标与要求1、培养目标工程硕士环境工程领域(环境材料与污染防治)方向是为环境工程领域环境材料的研发与工程应用,工业生产过程污染的防治与废物资源化利用,气态污染物防治等工程应用、科技开发、专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2、培养要求(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2)掌
2、握所从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二、入学条件全日制工程硕士环境工程领域(环境材料与污染防治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对象主要为国民教育系列应届、往届大学本科毕业生。报考人员须参加全国统一入学考试和各培养单位组织的复试。复试重点考察考生的职业素质、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1、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1)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学习方式。课程设置应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着
3、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2)实践教学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鼓励工程硕士研究生到企业实习,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单位应根据培养需要建立工程硕士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3)学位论文指导实行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等环节的指导工作。校外导师一般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2、全日制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学制一般为2年,最长不超过3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校外实践教学(含论文研究)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四、课程设置与必修环节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应突出对专业技能及技术集成能力培养的特点。课程教
4、学内容应体现宽广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前沿性。加强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应设置一定的案例研究课程。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含校外实践研究6学分),每个学分20学时,以达到工程硕士所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攻读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补修本领域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2~3门,成绩不计入总学分,具体课程由培养单位确定。课程设置的具体内容和学分如下:1、公共课程(6学分)政治理论课2学分外国语3学分文献检索与利用1学分2、基础理论类课程(4-6学分)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基础2学分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2学分现代固体表面分析技术2学分仪器分析2学分工程CAD2学分电镜技术2学分多元统
5、计分析2学分3、专业技术类课程(8-10学分)环境材料技术2学分环境规划原理与实践2学分生产性粉尘污染控制2学分水的生物处理原理2学分水的物化处理原理2学分水污染控制理论与及技术2学分竹质材料加工工艺专论2学分生态环境材料学2学分现代环境技术2学分竹质复合材料及功能材料2学分环境物理技术2学分环保设备与材料2学分4、选修及其他课程(6-8学分)功能高分子材料2学分木质环境学2学分结构和功能复合材料学2学分竹材加工利用新技术2学分竹材化学加工利用基础2学分环境工程技术与工程案例分析2学分环境物理技术与工程案例分析2学分固体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化2学分新能源利用技术2学分生物质能源与碳材料2学分生物
6、质资源综合利用技术2学分资源利用环境学2学分5、校外实践研究(6学分)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从事不少于12个月的校外实践。指导教师应为研究生制定详细的实践学习计划,指导其开展实践。实践期满后研究生要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培养单位应组织专家组对研究生的实践环节进行考核,通过者取得相应学分。培养单位要对研究生实践实行全过程的管理、服务和质量评价,确保实践教学质量。6、必修环节必修环节包括课程学习、开题报告、论文中期报告、校外实践研究等。培养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的特点确定其他的必修环节。五、学位论文工作1、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生产)技术背景和应用价值。2、论文
7、内容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策划、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研究、技术专题攻关研究、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工程管理等,可以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3、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4、论文形式可以是应用基础研究论文、技术研究论文、工程规划设计、项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