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字从形到意念的延伸

中国汉字从形到意念的延伸

ID:12779579

大小:3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9

中国汉字从形到意念的延伸_第1页
中国汉字从形到意念的延伸_第2页
中国汉字从形到意念的延伸_第3页
中国汉字从形到意念的延伸_第4页
中国汉字从形到意念的延伸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汉字从形到意念的延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汉字从形到意念的延伸   刘 越      [类别:人力资源管理

2、 时间:2008-03-1814:57:57

3、 文章编号:315471

4、评论:0条

5、字体:大中小]中国汉字从形到意念的延伸   刘 越        [摘要]中国汉文字历经几千年发展,实现了由繁到简的演变,从汉字的结构出发到结构的消失,实现了笔划在构成形式上的简洁,走向意念的延伸。从符号学的角度出发,我们确定出现了一些笔划被遗忘了的汉字。在广告设计中,我们应该掌握这种笔划遗忘的规律,更好的为艺术设计服务。  [关键词]汉字笔划的遗忘意念的延伸    汉字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中即有萌芽,

6、与此同时,我们的祖先已在陶器上使用了毛笔,这意味着书法也由此产生。到了有历史记载的商朝,出现了相当成熟的汉字系统——甲骨文,从那时起,在漫长的岁月中,汉字的演变历经了大纂(金文)、小纂、隶书、章草、楷书、行书、今草等发展阶段。在各个阶段,汉字始终保持了优美而丰富的形体,为书法提供了无穷尽的结构基础,也塑造了中国文化的深层审美心理结构,而随着印刷业的发展,印刷体的规范化与小楷的规范化长期依存,自唐宋以来,又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渐趋稳定与保守、科举制度等原因,使得汉字一直到今天都没有什么根本变化。这一方面可以使我们毫无障碍地阅读唐宋时的典籍,另一方面,也使汉文化的面貌传承有序,

7、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明显特征。  汉字的造字特点是“因形见义”,这是以音为基础的拼音文字的最大区别。根据自古以来研究汉字构造理论——“六书”(特别是东汉许慎的六书说)较为详尽。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而近代著名文学家唐兰先生则推陈出新,提出汉字的造字理论,实质只有三种:象形,象意,形声三种。象形,象意均为图画文字,源于远古的先人对客观事物的简洁描绘与记事的符号等,正是汉文字的基础。在上古时期,还没有任何形声字之前,完全用图画文字时,除了少数象形文字,就完全是象意文字。象意文字有时是单体,有时是复体,表示物与物之间所发生的动作,或表示此物本身的某些动作特征、状态

8、等,以后多演变为动词与副词。形声字的形旁为其物质属性,声旁为其音,以此来分类万物,代表着人类早期的条理性与分析性(归纳能力)。“形声相益,即谓文字,字音慈乳而浸多”。汉字的基础是象形、象意两种造字方法,全世界的文字都源于此,但只有中国的汉字因为种种因缘完整地流传到了今天,许多汉字仍保留着最初造字时的信息。然而,大多数文字历经数千年的文字演变后,汉字的象形特征已大大降低,我们已经很难从中找到与客观物象的实际联系了。如三点水表示“水”,而在远古时,水的写法无疑要形象得多,这种明显的区别,使得我们不得不思考:汉字的笔划逐渐遗忘了哪些,又延续了哪些?它的总体趋势是什么,它会对我

9、们当代民族的设计有哪些影响?首先我们探讨一下笔划的遗忘,象形文字是由图画演化来的,每一个图画文字的单位,原本是一个整体,是对客观物象的一种描摹,只不过文字作为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符号的需要,文字必然要简化一些,所以,作为文字的特征,汉字整体的简化是必然的趋势,另外更主要的原因,由于汉字的书写工具与制造方法的不同,对汉字形体影响巨大。从这点看,汉字的演化,经历了绘画期、涂鸦期、锲刻期、书写期和印刷期。古字如画,图画本没有一定的形式,所以上古的文字,其形式是自由与散漫的,这当然不利于信息的传递,而且也不利于书写与学习。  至锲(甲骨)刻期,中国文字有了质的飞越。它由随便涂抹

10、更用固定的几笔线条、几乎固定的笔划结构来表达文字,书写相对规范、固定、便捷,所以也便于信息的传递与学习,但仍保留了相当的象形。由于锲刻工具的限制,刻直线较曲线方便,平行线较无规则的线方便,字与字之间的组合也由自由散漫向行距有序演化,分行布白,互相牵制。总之在锲刻时期,汉字的正反趋规范化。象形意味则减少了,文字功能才得以加强。此时,中国文字内部笔划的平行,均匀排列,交叉与直线等特征已基本确定,而至商周金文字时期,由于是范畴可细分加工,而制胚时是在柔软的泥上进行,于是金文的象形行为与装饰行为重了起来,某些笔划出现了波不桀,后来演化为反楷书的“挎”,并且笔划的均匀和谐控制力减

11、弱,各诸侯国的文字肆意脱离商周金文的影响,各行其是,导致汉字的分化趋势,而秦统一后,“书同文”,废弃之国文字,以秦文字为正宗。而在战国末期,由于文字使用日益频繁,严整规范的金文、纂书书写耗时。古文、纂书的草体出现,弯曲的笔划又被易写的直线取代,草象——隶书即出现了。到了汉代,隶书逐渐讲究起来,横平竖直,一波三折,失去了草率的本意,变得整齐、易写,而象形的本意也逐渐失去,成为现代汉字的基础。所以隶书的确定,是中国文字史上的大事。所谓“方块字”,汉时已经确定了。我们从隶书的笔划遗失的象形意味,与所得到的均匀而富于变化的几乎抽象结构,以及随之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