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六十年中国乡村治罂逻辑的嬗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六十年中国乡村治罂逻辑的嬗变六十年中国乡村治罂逻辑的嬗变六十年中国乡村治罂逻辑的嬗变六十年中国乡村治罂逻辑的嬗变六十年中国乡村治罂逻辑的嬗变六十年中国乡村治罂逻辑的嬗变六十年中国乡村治罂逻辑的嬗变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0.1(总125期)思想理论双月刊51三农问题研究六十年中国乡村治理逻辑的嬗变●刘涛(郑州社会科学院河南郑州450015)摘要:建国六十年来,中国乡村治理经历了历史性的变迁,这个过程与现代国家建设密不可分,并且乡村治理明显服从于国家建设的需要.因此理解乡村治理的逻辑就需要从整个时代的意义,从国家与乡村的互动逻辑中去解读,进而形成对乡村治理变迁的整体性判断,并对当前的乡村治
2、理现实与未来走势进行定位.关键词:乡村治理现代国家建设治理实践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81(2010)01—0051—04乡村治理是整个国家治理体系的一部分,建国六十年来,乡村治理一直服从于现代国家建设的需要,无论是国家工业化还是城市化都在不断提取农村资源,正是源于农村的这种”无私”,使得中国的整个现代性体系得以建构成功.当时农村的这种牺牲,也使城乡二元结构得以形成,由此造成的农村落后,城乡差异的现实成为制约中国整体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进入二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家实行了积极的农村发展计划,甚至取消了”皇粮国税”,以推进农村的发展,乡村治理的逻辑发生了转
3、变.这一方面说明乡村与整个国家治理的关系密切;另一方面国家的战略目标发生转移,实现农村社会的转型成为中国崛起的重要环节.一,乡村治理中”政社合一”的国家主导模式新中国成立以后,农村实行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权力体系,国家通过各种手段占据了大部分社会领域.ll随着合作化,集体化运动,国家与乡村社会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家在制度上进一步巩固了对乡村社会的强力整合与控制.这一时期村庄的组织基本上是由国家”嵌入”的,农民直接处于国家政权的严密控制之中,这种控制表现出较强的政治”全能主义”倾向,这一政治全能主义使得乡村的社会生活军事化,经济生活行政化,精神生活一统化,国家的政权建设达到
4、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可以说,人民公社制度完成了政治的一体化,将中国乡村社会的广大民众纳入到无所不包的政治体系之中,国家增强了对农民的动员和控制能力.有些研究者认为,国家对乡村的强力控制造成了干群分化与权力过度集中.公社组织是按照工业组织的科层制和国家组织的统一性加以治理的,在自上而下的科层制和全国高度统一的领导体制下,农民的自主性和乡村发展的多样化受到抑制[2】.但是它的历史意义在于,”彻底推翻乡村的旧秩序,使中国借以完成2O世纪的历史任务:’重组基层’使上层和下层,中央和地方整合在一起,使中央政府获得巨大组织和动员能力以及政令统一通行等诸多好处.弱化了村民对家族和地方的认同,集中了公共物品
5、进行建设,保证了农村建设的物质供给等”[31.这两种评价从不同层面反映了人民公社制度的特性.从一个长时段来审视,人民公社的治理模式有其特定的意义.社会主义中国成立后,不仅国家的经济基础特别薄弱,而且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内忧外患使得国家需要加快发展.而发展首先需要把农民组织起来,集中资源以服务于国家建设大局.1953年11月,国家决定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务院第194次政务会通过了《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把分散的小农经济纳入到国家计划轨道,以促进农民走上互助合作的社会主义道路.统购统销切断了私营工商企业与农村的联系,加速了二元结构的形成.但是他起到的积极意义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6、,因为它保证了整个国家工业化起步时所必须的粮油供应,这对于市场,物价和全国人民生活的稳定都是功不可没的.同时改善了农业发展的困境,农业化合作之初的调查也显示,拥护合作化的农民占到90%以上,因为农民认识到,走合作化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农业的根本出路,也是中国农民的根本出路.农业的合作化摘掉了农民几千年的小农帽子,使得农村成为一个团体社会.实现了国家与小农社会的对接,这样不仅使得农村资源得以最大限度地使用,而且使国家权力更为快速地进人到乡村社会,政治,经济与社会很快结为一体,这个时期的”政社合一”的治理模式成为必要选择.作者简介:刘涛,男,郑州社会科学院文化所研究人员,主要从事城乡发展研究.
7、52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0.1(总125期)思想理论双月刊现代国家与乡村社会的快速一体化使得人民公社全能治理模式的形成成为必然,国家面对如此庞大的小农群体,单纯依靠农民的自发性显然难以组织起来,必须进行制度完善,1958年8月29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首条即指出”人民公社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几年之后,公社制度迅速在全国推广开来,公社的规模与建制不断扩大,有的公社达上万人,为了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