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程改革中地理教师的多维视野及观念变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课程改革中地理教师的多维视野及观念变革课程改革中地理教师的多维视野及观念变革课程改革中地理教师的多维视野及观念变革课程改革中地理教师的多维视野及观念变革课程改革中地理教师的多维视野及观念变革课程改革中地理教师的多维视野及观念变革课程改革中地理教师的多维视野及观念变革课程改革中地理教师的多维视野及观念变革第35卷第1期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1.35No.1JournaIofSouthwestChinaNormal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2010年2月Feb.20
2、l0文章编号:1000—5471(2010)01—0214—06课程改革中地理教师的多维视野及观念变革黄京鸿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715摘要:课程改革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理想要求地理教师加快完善并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审美视野,系统视野,生态视野,多学科视野,文化视野,人本视野,哲学视野等多维视野的构建,有利于地理教师精神世界丰富及教育境界的提升.关键词:课程改革;地理教师;多维视野;观念变革中图分类号:G633.45.文献标识码:A课程改革正持续深入地在全国推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理想要求每一位地理教
3、师加快完善并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这是保证高质量地理教育的关键.当教育的价值”作为和谐精神的一种表现”l_l所推崇,当地理教学的所有现象需要从系统的角度去解读,当多元文化成为地理教学的宽广视野,当学生个性的整全与卓越成为教学的理想追求,一个重要的启示是:地理教师的专业视野即专业思想和知识领域需要广为拓展,否则很难对陈旧教学有重要突破.地理教师的多维视野是审美视野,系统视野,生态视野,多学科视野,文化视野,人本视野,哲学视野等视野的集成,它关系着地理教师更为丰富的精神世界.1地理教师的审美视野及观念变革地理教师的审美
4、视野主要指地理教师能自觉引导学生以正确的审美观欣赏,评价,表现地理美和地理教育美的思想和知识领域.1.1地理世界处处有美地理世界处处有美.青山绿水等天然生成的和谐地理事象,是地理自然美;虹桥巨厦等人为创造的及人际间的和谐地理事象,是地理社会美;园林塔楼等多样形式手段对和谐地理事象的典型表达,是地理艺术美;大气环流等对地理事象和谐规律的揭示,反映地理科学美;洋流韵律,生态金字塔序列等,体现出地理事象的形式美;细雨微风是优美,大漠长河是壮美,众志成城是崇高美,”小鸟的悲哀”是喜剧美,千姿百态的地理景观美,简洁,有序,
5、精辟的地理理论美,恒新恒异的地理创造美等,构成地理世界的靓丽风景.1.2地理教育处处有美地理教育处处有美.”知,能,情”三维和谐的素质目标;自然与人文相融,科学与生活贯通的丰富内容;情境,案例,探究,自主,合作,研究性学习等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学习模式,方法;富有美感与创意的引入,启思,求解,导创,激励,调控,应变,评价等多种教学技术,艺术;师生教学相长,继承创新,两情相悦,和谐与共的”教学生态”等,体现新课程美好追求的地理教学五彩缤纷.1.3地理教师要以地理美及地理教学美的欣赏,表现,创造为理想追求然而,多年以来
6、,”技术理性”的主导,地理世界的美大量被忽略,以致”动植物灭绝,荒漠化,自然灾收稿日期:2009—03—10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资助项目(DIB010715).作者简介:黄京鸿(1948一),女,重庆人,教授,主要从事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地理美育,世界地理等研究第1期黄京鸿:课程改革中地理教师的多维视野及观念变革215害,气候变化,空气污染,臭氧洞等,我们面临一个灾难频发,创伤深重的世界.与此同时,”主知主义”,”地理二元论”等错误思潮的影响,和谐的地理教育大量被忽略.重知轻能,重智轻情,重
7、自然轻人文,重分科轻综合,重灌输轻探究,重传承轻创造,重应试轻应用,重课内轻课外,重划一轻个性等等,严重背离了全面和谐育人的根本宗旨.显然,审美视野的缺失,无法”欣赏自然世界的美”,”鉴赏人类丰富的文化”,无法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建设一个更美好世界”.美育的长期荒疏使地理教师审美视野的构建更显迫切.地理教师的审美视野以地理美及地理教学美的欣赏,表现,创造为理想追求.审美欣赏是审美主体凭借自己的审美感受,审美情趣,审美经验和文化素养(尤其艺术修养),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审美对象■行观察,体验,品味,判断和
8、评价.审美欣赏有助于地理教师自身并引导学生更真切,深切地感知自然万物鲶活色生香,体味宇宙大地的生命律动,把握和谐为美的标准,评判人地关系,人际关系的善恶美丑.审美表现是审美主体在实践中按照美的规律,通过一定的物化形式,对内心审美感受的具体表达.审美创造是富有新意的美好事物的物化.审美表现和审美创造有助于地理教师自身并引导学生将对地理和谐生态的美好感受与期盼形象化,精粹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