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学案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学案

ID:12743426

大小:1.38 M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8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学案_第1页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学案_第2页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学案_第3页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学案_第4页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www.ks5u.com学案3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课标要求] 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一、少年皇帝1.有利形势满洲贵族逐渐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大陆上的抗清斗争大体结束。2.严峻形势(1)统一全国和保卫边疆的任务仍然繁重: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仍然坚持抗清斗争;游牧于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需要加强管理;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沙俄势力有待驱逐。(2)统治的根基不稳:满汉民族矛盾尚未平复,辅政大臣鳌拜骄横跋扈,欺君擅权。深化探究材料   图一 抗清名将史可法 图二 康熙三征噶尔丹   图三 雅克萨

2、之战思考 上述图片反映了清朝前期存在着哪三种不同类型的矛盾?答案 存在的三类矛盾:满清贵族统治者与汉族的矛盾;清朝中央政府与边疆地区的矛盾;中华民族与欧洲侵略者的矛盾。二、巩固统一国家1.军事上(1)平定三藩:亲自指挥,起用汉将,重用绿营,平定叛乱,消除南方割据势力,维护清朝的统治与国家的统一。(2)收复台湾:施琅攻占澎湖,设台湾府,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3)平定噶尔丹叛乱:三次亲征,取得乌兰布通、昭莫多战役的胜利,平叛取得胜利。2.文化上: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加快了

3、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3.政治上:加强与蒙、藏民族的团结,特别尊重喇嘛教。清朝特封四大活佛,既保护佛教,尊崇活佛,又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易混易错]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战争,不同于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它是一定历史时期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这些战争不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而是我国内部兄弟民族之间的战争。交战双方没有侵略与反侵略之分,但有压迫与反压迫、正义与非正义、进步与反动之分。[重点精讲]康熙帝对内巩固统一的各项举措的重大意义(1)平定三藩之乱,加强了中央集权,适应了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符合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4、(2)派清军进入台湾,并设置台湾府,实行与内地大体相同的政策,巩固了东南海疆,促进了台湾经济、文化的发展。(3)亲征噶尔丹,取得全歼顽敌的伟大胜利,扫除了漠北、西北地区一大不安定的因素,稳定了社会秩序;增强了清朝对外反侵略的能力,筑成了一道抗击沙俄南侵的铜墙铁壁。[重点精讲]唐太宗和康熙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有何主要不同?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唐太宗:以平等友好为主;康熙:主要是武力平叛。时代特征:唐朝,封建社会繁荣时期,中国全面领先于世界;清朝,封建社会日益衰落,西方资本主义兴起,中国落后于西方。深化探究材

5、料一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郑成功:《复台》材料二 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来庭岂为修文德,柔远初非黜武功。牙帐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康熙:《中秋日闻海上捷音》思考 (1)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事件?性质上有何不同?(2)康熙帝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以加强对台湾的统治?这有何意义?(3)结合康熙一生事迹,分别举一例与上述性质一致的活动。答案 (1)事件:郑成功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清政府统一台湾。性质:前者是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

6、后者是反对割据分裂的斗争。(2)措施: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意义:加强了东南海上防务以及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3)举例:反侵略:抗击沙俄。反分裂:平定三藩或平定准噶尔叛乱。三、维护国家主权1.军事上:康熙帝分别组织两次收复雅克萨之战,迫使俄国接受中国的谈判建议。2.外交上: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3.康乾盛世(1)自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开创“康乾盛世”的大局面。[重点精讲]对康熙帝的评价(

7、1)历史贡献①维护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与反抗外来侵略紧密结合在一起,基本上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②一生苦研儒学,推崇程朱理学、组织编撰《康熙字典》等,弘扬了中国古代文化。③康熙帝统治时的中国,政局稳定,领土广阔,经济发展并趋于繁荣。(2)不足之处:康熙帝统治时期,世界历史正逐步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正是这一时期,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高度强化的地步,闭关政策开始实行,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出现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全面落后于西方的局面,这就为中国在19世纪遭受西方的侵略埋下了伏笔

8、。深化探究材料 (康熙晚年在总结自己施政感受时说):“共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体群臣,子庶民。保邦于未安,制乱于未乱。夙夜孜孜,寝寐不遑。宽严相济,经权互用,以图国家久运而已。”——章梫《康熙政要》思考 (1)根据材料,概括康熙帝对自己的评价。(2)你认为这一评价是否客观合理?谈谈你的看法。答案 (1)评价:一心为国为民,保国安邦,恩威并济,勤勉努力。(言之有理即可)(2)看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