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728802
大小:3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8
《(讲座)黄亚生:印度经济的宏观和微观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印度经济的宏观和微观分析黄亚生(MIT终身教授)yshuang@mit.edu岭南大讲坛讲座2009-1-17中国在所有方面都强于印度,除了体制。体制:职业偏好还是客观事实的结论?---二战后初期能赶上或超过西方经济水平的地区都在东亚,除了两个:朝鲜、中国。朝鲜vs韩国:1950年代朝鲜的禀赋远超韩国,但韩战后一直落后。学习韩国:大企业大财团?还是私营主导的经济体制?---中国私营企业占经济规模,大致等同于印度、巴西1970年代末水平;占银行贷款比例,“50年不变”!老同解放初时候比,没意义。同世界各国横向比较,体制严重落后。当然,私营企业发展是一个必要非充分条件。中国在公共产品
2、提供上的优势没能保持。1980年代的经济模式其实是以内需为主导,后来逐渐变成以投资为主导(脱离东亚模式),投资占GDP比例几乎创下世界纪录。真正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是微观条件---企业和政府行为、体制问题。印度发展速度:1961-1979:3%左右(“印度速度”)1980-1990、1991-2003:6%左右2004-2006:8.91%(“东亚速度”)2007-2008:9.0%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硬件设施似乎无多大改善。---经济发展的背后有无形的无法量化的因素。中国的经济增长:30年平均9.78%且可持续,22年超过8%;印度:30年平均5.67%,有高速增长但未能持续--
3、-2003年以来的高速增长是可持续的吗?一印度的劣势:硬件环境(热带气候,条件受限;公共设施等等)、人口爆炸、恐怖威胁、种性制度、文盲率…….印度的经济在1960-1970年代倚重农业,受气候影响大。最严重的问题:人力资源不足---基础教育落后;文盲率高(且文盲标准极低),妇女尤甚(基础教育和妇女劳力也是中国的相对优势和东亚的重要经验)但是…………为什么居然可以达到8%的经济增长速度?----必定有其他优势;法律和金融体系必然强大到足以克服大部分的天然劣势和外在障碍(一样的社会环境和民族、民主体制,不一样的经济增长率)劣势是直观的,优势是隐性无形的。贬斥印度者,有研究过印度经济数
4、据吗?二印度的优势:金融体制、本土竞争力、管理印度的软件和制造业在高端强,其问题在于中低端产业的缺失(这恰好是中国的优势),是一种“反其道而行之”的发展模式。中国每增长一个百分点GDP,对消除贫困的效应大于印度。印度政府正在积极改善。1.金融优势:1991年金融危机成为改革契机,IMF介入;之后银行私有化、外资进入金融业、政府取消定IPO价、不良贷款管理严格;金融改革与经济改革同步,促进经济增长和本土企业革新升级,协助中小企业成长例:印度Infosys公司:贷款成长;以上市和股票期权作为吸引人才的竞争工具(远期优势),是人力资本战略的一部分;融资建设培训体系,打造企业形象,吸引人
5、才(市场营销战略)中国现在对中小企的贷款情况,同后共产主义国家相差无几1.职业管理和人力资源:用微观数据分析中国自由就业度超过印度(劳动合同法之前)、员工报酬取决于劳动率等方面也领先,但员工培训、市场营销、重视客户、企业管理职业化等方面落后,考虑13项微观管理指标,印度4.9vs中国3.9(7最好)三印度的崛起(?):挑战还是机遇?硬件设施的影响:高速度发展、好看的经济数据好的软件设施的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长期影响、稳定持久的发展印度GDP和居民收入的增长基本同步、中国脱节1980年代末的“硬件”数据,中国还落后于印度,但由于经济体制优势,反而领先于印度经济发展取决于
6、:不错的软件环境,推动经济发展、资源积累,促使国家下力气建设硬件措施,然后相辅相成。硬件设施是果不是因。外资行业分布:印度获得外资数额仅为中国10%,但比中国更集中于高科技企业,外资的利用效率高(中国外资的进入,不过是因为本地的融资需要,分布平均、流入研发投资低的行业、对本地研发投资没有影响)---结论:对外资的作用取决于质量而不是数量提问如何鼓动内需?---城市化进程速度快,但产生的财富效应大部分归于政府,没有归入农民工等低收入群体;一级土地市场由政府买方垄断,二级则由政府卖方垄断;中国缺失的就是财富效应流向的相对均衡,外商的低成本换算成了中方有关方面的低收入,内需由此而被压低
7、;土地市场应该放开中国的财政分权---由于中国政治集权,地方财政权力可以起一种制衡作用(美国相反),体制内有一种分权制衡力量;中国1980年代的财政分权制是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如果政治体制改革,财政权力当然可以做相对让步对中国改革的三十年反思---应该承认中国改革有阶段性;1980年代在农村和金融体制改革方面比较先进;1990年代财政收权、金融监管;本人担心:如果中国行政和金融体制不改革,仅仅搞公共工程,必然加强政府权力,反不利于应对金融危机。中国的未来改革恰好与美国相反,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