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化凹陷罗家鼻状构造油气运移富集规律研究

沾化凹陷罗家鼻状构造油气运移富集规律研究

ID:12704793

大小:66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8

沾化凹陷罗家鼻状构造油气运移富集规律研究_第1页
沾化凹陷罗家鼻状构造油气运移富集规律研究_第2页
沾化凹陷罗家鼻状构造油气运移富集规律研究_第3页
沾化凹陷罗家鼻状构造油气运移富集规律研究_第4页
沾化凹陷罗家鼻状构造油气运移富集规律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沾化凹陷罗家鼻状构造油气运移富集规律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JOURNALOFCHENGDUUNIVERSITYOFTECHNOLOGY2000年4月Apr.2000[文章编号100529539(2000)0220111205Ξ沾化凹陷罗家鼻状构造油气运移富集规律研究刘家铎1田景春1琦2李(1.成都理工学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2.胜利石油管理局河口采油厂)[摘要]近岸水下扇储集砂体是中国陆相含油气盆地碎屑岩储集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在对沾化凹陷罗家鼻状构造沙四上段沉积微相、生油岩条件和生储盖组合综合研究基础上,详细论述了稠油的形成机制,总结了该区油气运移和富集规

2、律。通过对沙四上段储层的综合评价,指出了区内下一步有利勘探目标。[关键词]沾化凹陷,近岸水下扇,生储盖组合,油气富集规律[分类号]TE122.1[文献标识码]A发育阶段(沙三段—东营组沉积时期)和最终定型阶段(新近系—第四纪沉积时期)。地理位置与区域构造背景罗家地区地处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罗镇南侧,构造上位于济阳坳陷北部沾化凹陷南斜坡。研究区南起陈家庄凸起北坡,北至渤南凹陷的南界断层,西起罗西断裂带,东至罗东断裂带,面积约300km2(图1)。沾化凹陷为一轴向北东北断南超的箕状凹陷,经历了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等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在罗家地区

3、形成了向北倾没的大型鼻状构造——罗家鼻状构造。罗家鼻状构造的形成及演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早期形成阶段(沙河街组四段沉积时期),继承性12罗家鼻状构造生储盖组合罗家鼻状构造在沙四上段主要沉积了一套水下扇砂砾岩体。沾化凹陷古近系(下第三系)地层发育多套生油岩层系,沙四段地层位于多套生油岩之间,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关系。2.1生油岩特征研究区西、北、东三面分别被四扣洼陷、渤南洼陷和三合村洼陷所包围,具有丰富的油源条件。北部的渤南洼陷是一个发育时间长、沉积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母质类型好的第三系生油洼陷,生油岩厚度可达800~1200m,主要生油岩

4、为沙四上段、沙三段和沙一段的暗色泥岩和油页岩沉积。沾化凹陷沙四上段沉积时期为干热气候条件下水体盐度较高的半封闭—封闭泻湖环境。生油岩厚50~250m,有机碳含量1.8%~1.9%,氯仿沥青“A”0.12%~0.34%,干酪根类型为l

5、I、¦1型。沙三段是渤南洼陷湖盆发育的鼎盛时期,气候温暖潮湿,生物繁盛,发育了大套湖相暗色泥岩、油页岩沉积,生油岩厚300~500m,有机碳含量2%~4%,氯仿沥青“A”0.5%~0.8%,干酪根类型以l

6、I型为主,是本区的主力生油层。沙一段沉积时盆地断陷活动又开始加强,沉积了深—半深湖及浅湖相的油页岩、油泥岩

7、和暗色泥岩,生油岩厚100~300m,有机碳4%图1研究区地理位置和构造图Fig.1ThegeographicallocationandthestructuralmapΞ[收稿日期]2000201220[作者简介]刘家铎(1949-),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沉积学专业,含油气盆地分析和储层地质学研究方向.现。沙三段的大套湖相暗色泥岩、油页岩沉积覆盖于表1研究区古近系(下第三系)主要生油岩系有机地球化学特征TheorganicgeochemicalcharacteristicsoftheEogenesource2rocksinstudy

8、area沙四上部砂砾岩之上,成为较好的区域性盖层,对油气的封盖能力较强,油气保存条件好。2.3生储盖组合研究区的生储盖层较为发育。生油层位置居中(沙四段上部生油岩)、居上(沙三段生油岩),储油层居中,盖层居上,形成自生自储和他生自储油藏。这套组合的生油层为沙三段和沙四段,储油层为沙四段上部砂砾岩体,盖层为沙三段泥岩。沙四段上部的砂砾岩储集层向北插入湖相的膏泥岩中,储层或圈闭直接与生油岩接触,甚至被生油岩所包围,在上覆沙三段泥岩的盖层条件下,成为沙四段油层的最佳储集层位。沙三段生油岩是全区最优质的烃源岩,生烃能力极强,部分油气沿断面向下运移至

9、沙四段上部储集性能良好的砂砾岩地层之中,形成很好的生储盖配置。Χ2蜡烷ƒC30藿烷生物标记化合物Χ2蜡烷沙四上段沙三段沙一段姥鲛烷优势姥鲛烷优势植烷优势优势含量低优势0.3~0.5<0.2>0.2沙四上段具有特殊的生物标记化合物C28二降藿烷和C28—C34甲基藿烷系列。胜利石油管理局地质科学院(1995)对研究区沙四段上部的原油性质作了系统的研究工作,结果表明:本区原油的生物标记化合物普遍具有弱的植烷优势、低Χ蜡烷含量,原油为成熟烃源岩所供;Χ2蜡烷ƒC30藿烷从0.13~0.6,数据分布广泛,说明研究区油源充分,其中Χ2蜡烷ƒC30藿烷

10、<0.1为沙三段烃源岩提供,比值大于0.2为沙四上段烃源岩提供。而沙一段烃源岩具有较高的Χ2蜡烷含量,且成熟度指标为低熟,因此排除沙一段烃源岩对本区提供烃类的可能性,故本区油源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