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痈的中医辨证论治

肠痈的中医辨证论治

ID:12696454

大小:2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8

肠痈的中医辨证论治_第1页
肠痈的中医辨证论治_第2页
肠痈的中医辨证论治_第3页
资源描述:

《肠痈的中医辨证论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肠痈的中医辨证论治六腑以通为用,通腑泻热是治疗肠痈的关键。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及早应用可以缩短疗程。初期(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酿脓期轻证(轻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及右下腹出现包块者(阑尾周围脓肿),采用中药治疗效果较好。反复发作或病情严重者,应及时采取手术和中   六腑以通为用,通腑泻热是治疗肠痈的关键。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及早应用可以缩短疗程。初期(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酿脓期轻证(轻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及右下腹出现包块者(阑尾周围脓肿),采用中药治疗效果较好。反复发作或病情严重者,应及时采取手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   (1)内治   ①瘀滞证   证候:转移性

2、右下腹痛,呈持续性、进行性加剧,右下腹局限性压痛或拒按;伴恶心纳差,可有轻度发热;苔白腻,脉弦滑或弦紧。   治法:行气活血,医

3、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通腑泻热。   方药: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加减。气滞重者,加青皮、枳实、厚朴;瘀血重者,加丹参、赤芍;恶心加姜半夏、竹茹。   ②湿热证   证候:腹痛加剧,右下腹或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右下腹可摸及包块;壮热,纳呆,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通腑泻热,利湿解毒。   方药:复方大柴胡汤加减。或犬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加败酱草、蒲公英。湿重者加藿香、佩兰、薏苡仁;热甚者加黄芩、黄连

4、、蒲公英、生石膏;右下腹包块加炮山甲、皂刺。   ③热毒证   证候:腹痛剧烈,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高热不退或恶寒发热,时时汗出,烦渴,恶心呕吐,腹胀,便秘或似痢不爽;舌红绛而干,苔黄厚干燥或黄糙,脉洪数或细数。   治法:通腑排脓,养阴清热。   方药: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加减。若持续性高热或往来寒热,热在气分者加白虎汤,热在血分者加犀角地黄汤;腹胀加厚朴、青皮;口干舌燥加生地、玄参、石斛、天花粉;若见精神萎顿,肢冷自汗,医

5、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或体温不升反降,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等,此为阴损及阳,治宜温阳健脾,化毒排脓,方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合参附汤加减。

6、病情较重时,易生变证,要严密观察,中药最少每日2剂,分4~6次服,若病情发展,应及时手术。   (2)外治   无论脓已成或未成,均可选用金黄散、玉露散或双柏散,用水或蜜调成糊状,外敷右下腹;或用消炎散加黄酒或加醋调敷;如阑尾周围脓肿形成,可先行脓肿穿刺抽脓,注入抗生素(2~3天抽脓1次),用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   还可采用通里攻下、清热解毒等中药肛滴,如大黄牡丹汤、复方大柴胡汤等煎剂150~200ml,直肠内缓慢滴人(滴入管插入肛门内15cm以上,药液30分钟左右滴完),使药液直达下段肠腔,加速吸收,以达到通腑泻热排毒的目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