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一科中医疾病护理常规(3个)

外一科中医疾病护理常规(3个)

ID:12666788

大小:48.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18

外一科中医疾病护理常规(3个)_第1页
外一科中医疾病护理常规(3个)_第2页
外一科中医疾病护理常规(3个)_第3页
外一科中医疾病护理常规(3个)_第4页
外一科中医疾病护理常规(3个)_第5页
资源描述:

《外一科中医疾病护理常规(3个)》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保山市中医院外一科中医疾病护理常规胁痛中医护理常规  一、概念:急性胆囊炎、胆石症属中医学中的“胁痛”、“腹痛”、“黄疸”的范畴。是以上腹痛或右上腹持续性或阵发性绞痛、发热、、畏寒、恶心呕吐、黄疸为特征,多因情志不遂、饮食不节或感受湿热之邪,阻滞肝胆,气机受阻,疏滞失常,胆汁外溢而致。病位在肝、胆。   二、临床表现: 1、肝郁气滞:常因郁怒而诱发,上腹部或右上腹部疼痛作胀或绞痛,阵阵而作,不思饮食,不发热,或发热不高。舌苔薄白,脉平或弦。2、肝胆湿热:右上腹疼痛呈持续性,伴阵发性加剧,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发热,口渴欲饮,胁痛口苦,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大便秘结,小便黄赤,目赤或身

2、目黄染,舌边尖红,舌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3、热毒炽盛:右上腹持续性剧烈疼痛,拒按,腹肌紧张,板硬,甚至延及全腹,或可触及包快。全身寒战、高热,神智淡漠。严重者神昏谵语,身目黄染,尿色如茶,量少,大便秘结,舌质红绛,舌苔黄燥或无苔,脉弦数或细数无力。三、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按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112、病情观察:(1)密切观察腹痛部位,性质,程度,局部压痛,腹部紧张度,右上腹有无包块及体温变化。一旦发现寒战高热、腹痛加重、腹肌紧张、黄疸加深,应及时报告医生。(2)当发现病人躁动不安或神昏谵语、四肢厥冷、血压下降、脉细数无力或细微欲绝,舌红绛,苔黄腻或黄燥、或有芒刺等,说明

3、病情加重已经成为急性梗阻化脓性胆囊炎,应立即报告医生抢救,同时做好手术前准备。3、给药护理:(1)中药疏肝利胆汤剂宜温服,服药后观察腹痛,黄疸,发热是否减轻或加重。(2)服攻下药时,注意排便情况,大便以3—5次/日为宜,泻下过多时报告医生处理,并鼓励患者多饮水。(2)补液、抗炎,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反应。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生冷、辛辣、煎炸之品及嗜酒。  (2)发热伴恶心呕吐的患者暂禁食,必要时行胃肠减压。(3)恢复期可进食高蛋白、新鲜蔬菜及水果,忌食生冷之品。5、情志护理:(1)告知患者胁痛随情志变化而增减,故应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避免过怒、过悲及过度紧张

4、等不良情绪刺激。11(2)耐心向病人解说病因、病机、治疗及预后,做好手术准备。(3)在交谈中诱导病人诉说其忧思、疑虑、恐惧的原因,给予对症施护,使患者气机条达,心情舒畅。6、并发症护理:(1)出血、胆漏: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及引流液情况,若病人出现发热、腹胀、腹痛或者引流出胆汁样液体时等异常时立即报告医生进行紧急处理。(2)高碳酸血症:严密观察切口周围有无皮下气肿等,注意询问病人主诉有无四肢关节的酸痛,注意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变化,有无气胸等,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7、临证施护:(1)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或穴位注射。(2)疼痛重者可叩捶胆俞和肝俞;或吴茱萸、食盐各适量,炒热熨胁痛区,

5、用于气郁胁痛。(3)大便燥结可用大黄汤灌肠。(4)呕吐重者遵医嘱针刺内关、中脘、足三里;或药物穴位注射。 (5)手术后鼓励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发生,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新斯的明注射液穴位注射。 (6)术后予耳穴压豆(交感、神门、皮质下、大肠、小肠、胆穴)以促进肠蠕动。    8、健康指导11(1)本病与肝气郁结有关,故应保持情志舒畅,避免多愁善感、生气发怒伤及肝脾而加重病情或致疾病反复。   (2)饮食有节,避免暴饮暴食,忌烟、酒、肥甘煎炸之品,保持大便通畅。(3)注意休息、起居有常,避免过于劳倦。 11肠痈中医护理常规  一、概念:因饮食不节、湿热内阻,使败血浊气壅遏于

6、阑门所致。以转移性右下肠痈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肠。阑尾炎可参照本病护理。     二、临床表现:1、气滞血瘀:身热不高,腹痛隐隐,持续不休或阵发性加重,且多位于右下腹,或可触及包快,脉弦或细,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腻。2、湿热壅积:身热口渴,腹痛明显,恶心呕吐,大便秘结或泄泻,小便短赤,脉弦数或滑数,舌质红,苔薄黄或白腻。3、热毒炽盛:高热口干渴,腹硬满剧痛,面红目赤,口焦唇裂,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脉弦滑数,或洪大,舌质干红或绛,苔黄燥或起芒刺。三、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按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2、病情观察:(1)观察腹痛部位,性质,程度,局部压痛,腹部紧张度,腹部包块等情况。(

7、2)观察患者神志、血压、体温、脉博、呼吸等变化。3、给药护理:11(1)中药汤剂宜温服,呕吐者可于舌根部滴姜汁以减轻症状。(2)禁止服用强泻药或刺激性强的肥皂水灌肠以免穿孔。(3)应用退热剂后密切观察体温变化。(4)服用清热解毒、攻下通腑的中药后应密切观察排便情况,并做好记录。(5)遵医嘱补液,保持静脉通畅。(6)外用药剂时注意局部皮肤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7)初患本病时的症状体征消失后应继续服用中药5—7天,可避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