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民工城市适应问题略论.doc

我国农民工城市适应问题略论.doc

ID:12666539

大小:3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8

我国农民工城市适应问题略论.doc_第1页
我国农民工城市适应问题略论.doc_第2页
我国农民工城市适应问题略论.doc_第3页
我国农民工城市适应问题略论.doc_第4页
我国农民工城市适应问题略论.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农民工城市适应问题略论.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农民工城市适应问题略论[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庞大的中国民工群体流入城市,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因为二元制结构的存在,使民工虽有了进城工作、生活的权利,却难于真正融入到城市社会主流,出现了一系列的不适应状况,必须认真剖析民工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探索出加速民工阶层城市适应的措施。由于中国庞大的人口自然增长的惯性作用,中国每年新增1000万就业人口,农村地区占700万人左右,其中每年约有100多万的民工流动大军流入城市汇成城市庞大的民工阶层。目前中国的民工总数大约在8000万至1.2亿之间。他们为城市经济、社会

2、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却不被城市所真正接纳。因此,本文试就我国民工城市适应面临的各种问题作初浅探讨。一、农民工城市适应面临的现状及问题(一)农民工的城市适应具有调适性所谓农民工城市适应,就是指农民工进城后,不断地在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社会交往、社会心理上做出种种调适,从而顺应自身所处的生存环境的过程。这种调适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即经济层面、社会层面和心理层面。目前就民工整体上讲,这三个层面的调适存在程度的差异。对于经济层面的调适。主要指农民工进城后参与经济活动的深入程度、生活状态以及收益等方面的适应。(1)农民工进入城市的首要目的是获取经济收益

3、。只要找到一份相对稳定的职业,有了一份可以维持最低消费的收入,解决了住宿、吃饭等日常必需消费问题,就有了在城市继续生活的开端和立足之本。据《中国青年报》在全国八省十个地区的调查,农民工的主要收入除用于必要的生活开销外均寄回了家,收入越是低的地区,寄回家的收入比重占的越大。据有关部门统计,2002年,我国农民外出务工总收入约5278亿元,其中,约有3274亿元返回了农村,接近于当年中央政府对农村地区的全部财政投入。(2)居住方式简陋。农民工的居住方式主要有居住用工单位宿舍、建筑工地工棚、租赁市郊农民房屋三种。与其他消费一样,住房方面的消费也处

4、于维持最低消费的状态,大多民工对住处没有什么奢望,只想有个能挡风避雨、吃饭睡觉、存放少量物件的地方就满足了,以最大可能减少在城市生活的成本,这是他们生存的基本原则。(3)生活方式节俭。农民工生活方式最大的特点是节俭。调查发现民工自己的生存消费被压缩到了最低的限度。奉行“能省则省”的原则,除了生活必需品费用,每月用于其他消费的开支极少。只有少数富裕地区的民工在花费上略高。在城市生活中,农民工的生活参照系不是城市市民而是家乡的农民。正是这种较低的经济参照系的选择有利于进城民工的经济适应。这种适应还处于一种生存适应状态。对于社会层面的调适。主要指

5、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互动的行为方式和日常生活方式方面的适应。其特点具有城市生活参与的主动性和低层次性。(1)向城市生活方式靠拢,言行衣着城市化。农民工进城后,最表面、最简单的适应就是日常生活中的模仿行为。首先是从外在形象,如言谈举止、服饰上模仿城市人。尤其是青年人,男的学会了穿西装,女的学会了化妆、穿裙子。在言谈举止上,也有意无意地模仿着城里人,如与老乡之外的人讲普通话、当地话。情侣会像城里人一样在大众场合下卿卿我我,这种外部形象的模仿实质上反映的是农民工观念上的变化。城市行为方式模仿已经展示了农民工在生存需要上的更高需求,显示了农民工适应城市

6、生活的主动性。(2)闲暇时间以自我娱乐为主,业余生活贫乏而单调。生活方式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闲暇时间的安排。据南京大学对“你的工余时间干什么?”的问卷调查,回答依次有10多种:打牌38%,看电视37%,听收音机36%,聊天35%,逛街30%,看书报20%,这是排在前六位的休闲方式,基本上不需要什么消费支出,可以说是节俭和实用的结合。其余的还有睡觉、搞卫生、干家务、找工作、上舞厅、找老乡等。虽然城市里的娱乐项目丰富,但民工们很少涉足。主要是群体内部娱乐或自我消磨工闲时光。他们的业余生活是贫乏和单调的。(3)部分农民工在寻求机会学习。有的民工认识

7、到了自己要适应城市生活,要在城市中发展,必须不断充实自己,抓住机会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南京大学调查发现,有14%的城市打工农民正在继续学习。其中通过补习,参加自考获取文凭者有之;通过各种培训班获得各种就业技能的更是为数众多。(4)与城市人交往有限。与城市人的交往是农民工适应城市的主要途径。民工的社会交往,显示了民工主动适应城市,在城市获得发展的积极性。但总体而言,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交往有较大的局限性。他们与城市居民交往过程中更多的只涉及业务关系,而没有情感上的交流。他们之间缺乏深入交往的支持点,交往带有明显的功利性质。城市中的经历也使很多农民工

8、了解了城市运作的法则,懂得怎样与城市人交流,怎样适应身边的事物,通过不断学习在城市中立稳脚跟,融入城市社会。对于心理层面的适应。心理适应是民工城市适应的最高等级,是真正融入城市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