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洛梅论焦虑:价值观与焦虑

罗洛梅论焦虑:价值观与焦虑

ID:12665234

大小:2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8

罗洛梅论焦虑:价值观与焦虑_第1页
罗洛梅论焦虑:价值观与焦虑_第2页
罗洛梅论焦虑:价值观与焦虑_第3页
资源描述:

《罗洛梅论焦虑:价值观与焦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罗洛梅论焦虑:价值观与焦虑罗洛梅是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也从多方面对焦虑进行了论述。我们首先来看他对于价值观和焦虑的关系的看法。罗洛梅指出:“人类焦虑的独特性来源于这一事实,即人是一种会进行评价的动物,是一种会根据象征和意义来解释他的生活与世界,并将这些与他作为一个自我存在等同起来的存在”。人的评价归根结底来源于他的价值观,因此对价值观的威胁,会导致焦虑的产生。个体的价值观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最终表现出很大的差别,因此引起焦虑的刺激也不尽相同。有些时候,引起一些人焦虑的事情恰恰是另外一些人所期望的。例如,对于一个追求卓越,信奉精英主义价值观

2、的个体来说,考试未获得超越他人的成绩,会让他感到焦虑;但是对于一个想要融入大众,害怕因出众而被孤立的个体来说,名列前茅反而会让他焦虑。下面将从不同的领域来说明价值观和焦虑的联系。一、性弗洛伊德也曾从性的焦虑论述了焦虑,他强调性压抑和性活动不完全会导致焦虑。罗洛梅虽然也认为性这一领域很容易产生焦虑,但他持有不同的观点。他认为性与焦虑的关系仍然可以从价值观这一角度来解读。如果在性这一领域的情况和个体价值观不吻合,焦虑就会产生。所以,性的满足与否和焦虑的关系并不是机械的,固定的。在性这一领域的焦虑不仅仅与生理满足有关。事实上,生理的满足本身仅仅是问题的

3、一小部分。性的压抑固然会导致焦虑,但有些时候性的过分满足也会导致焦虑。例如,对于有些女性来说,自己在性的方面若获得了很多的快感和满足会使她们感到焦虑。因为她们所内化的传统价值观要求他们在性方面是保守的、被动的、甚至是略显麻木的。对于女性来说,不仅自己过分满足可能导致焦虑,令对方得到很大的满足也可能导致焦虑。因为很多女性的完美的性别角色是清纯的、圣洁的,而对方的性满足会让个体的自我概念与放荡联系起来,所以让对方满足也会让自己焦虑。有些情况下,男性在性方面过于满足也会导致焦虑。因为很多中国古籍都会宣扬性的满足对于身体和精神的伤害。所以,若信奉这一观点

4、,持有节欲的价值观,那么性的满足不仅不会让个体放松,还可能导致焦虑。但是关于这一推测,目前似乎没有实证研究的证据。在性的满足与焦虑的关系上,若选择宗教人士为被试,则可以得出更加明确的结论,但这样的研究会不会亵渎神灵呢?在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对于性都有诸多规定和限制,因此性这一领域的焦虑也呈现出各种形态。可以推论,越是对性压力的文化中,由性所产生的焦虑就越广泛和越严重。弗洛伊德的很多案例都发现焦虑是由性的问题所导致的,可能和他所处的维多利亚时代的氛围有关。弗洛伊德的很多病人都是中产阶级的绅士和淑女。对于他们来说,来自于生存方面的焦虑可能比较少,因此

5、其焦虑的来源主要集中于性方面。从这个角度来讲,弗洛伊德对性的理解是比较片面和偏颇的,但是并不能否认他在特定时代和特定人群中的正确性。比较在性与焦虑这一问题上两位大师的论述,可以发现一些区别。弗洛伊德主要强调性压抑和性满足过程的不完整所带来的焦虑。但这种观点无法解释,为何性满足和纵欲也会导致焦虑。按照罗洛梅的观点,性的满足于压抑是否会导致焦虑,这取决于性活动是否符合个体价值观。但是罗洛梅的观点同样无法解释以下现象,那就是大部分接受了传统价值观的个体在性压抑的状况下仍然会感到焦虑。进一步分析,两者的差异表现为: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的本我冲动和意识层面的

6、超我的冲突导致了焦虑,而罗洛梅则没有过多的关注无意识的力量,强调意识层面的冲突导致焦虑的产生。因此,虽然都是性领域的焦虑,但是他们描述了两者不同类型的焦虑。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有时候我们很清楚焦虑的原因,这可能是意识层面以上的焦虑,但有时候我们却不知为何焦虑,这可能就是意识层面以下的焦虑。二、死亡作为对人类最大的危险,死亡并不总是引起人们的焦虑。事实上,我们甚至很少想到死亡。文化可能起到了缓解死亡焦虑的作用。在世界各地的文化之中,都有一些内容帮助我们缓解死亡焦虑。首先,是对死亡的禁忌。要缓解人们对死亡的禁忌,就把死亡封闭起来。和性一样,死亡在

7、很多文化中也是一种禁忌,但两种禁忌也有所差别。性仿佛是一个神秘的盒子,特定的人群到了特定的阶段就可以打开。但死亡仿佛是一个无敌的深渊,任何时候都不能靠近。我们的文化常常将生与死隔离开来。一般而言,谈论死亡是不合时宜的。对于死亡的意义,我们思之甚少;对于死亡的过程,我们一片模糊。其次,让人们在生的欢愉和美好之中忘记死亡,让人们在生的责任之下远离死亡。孔子说到:“未知生,焉知死”。你不需要去思考死亡这一问题,只需要把握有生之年去建功、立业、留名。儒家文化同样强调和他人的联系,尤其是对他人的责任。个体不是孤立的存在,只有生的义务,没有死的权利。因此,对

8、于家国的责任也让个人远离死亡,同时消解了个体对死亡的焦虑。也有一些民族在极端的生存之中去远离死亡。例如古罗马的君主和臣名,他们试图在纵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