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ID:12572495

大小:5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7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_第1页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_第2页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_第3页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_第4页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说文解字注》作者:段玉裁类型:字典成书时间: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说文解字注》阐发了蕴藏于《说文解字》内的体例,使简奥的原本呈现出清晰的脉络,有利于后人学习、研究。在考求字义时,注重形、音、义的互相推求,综合分析,于许慎析义的基础上,大加扩展,旁征博引,所引之书达226种之多。所以本书在语言学、文字学、词汇学、词义学等方面的成就是卓著的。凡典籍训诂与《说文解字》有异同者,无不采集考订,故本书考辨精当之处。 段玉裁注《说文》,多所创见,考辨精当,较之《说文解字》当然要详赡得多。这部书当然也有缺点,除一般的封建观点外,段氏之病在于盲目尊许和过于自信。由于盲目尊许,则在个别地方略有微词外,全

2、书中几找不出一处真正批评许慎,指摘其错误的话。甚者,凡许氏错解字形,误释字义者,段往往旁征博引,详为之注又如“也”字,本与“它”同字,许据小篆释为“女阴”,纯系无稽之说。段氏则强调说“此篆女阴是本义,假借为语词”,“许在当时必有所受之”,为之开脱。又由于自信过甚,也就难免主观武断,且信<韵会>等后出之书胜于信<说文>,以致增删篆文,改易说解,而多有不当处。《广雅疏证》作者:王念孙清朝是一部系统整理、阐述《广雅》的著作。实际上,《广雅疏证》乃是王念孙借《广雅》一书以畅述其音韵、文字、训诂之学识的集大成之作,更是清代语言学史上成就较高的小学要籍。《广雅疏证》之篇章次序一仍《广雅》,对其训释,逐条加

3、以疏证,内容主要有「补正《广雅》文字」、「辨证张揖误采」、「纠正先儒误说」、「揭示《广雅》体例」、「疏证《广雅》的训释」、「兼涉同源探求」、「校正曹宪音释」。《广雅疏证》还有两个优点,一是博考典籍,取证宏富。二是实事求是,态度严谨。但仍然少不了有些缺点,一是体例不尽完善,二是使用术语不尽精确,三是疏证校订或有失误,四是徵引典籍或有疏漏。《经传释词》解释经传古籍中虚词的专著。清代王引之撰。王引之以前有刘淇所著<助字辨略>一书,专门讲解虚词,王氏似未见到。刘书著于康熙年间,王书成于嘉庆年间,后于刘书80余年。当王引之时考据之学大兴,段玉裁、王念孙阔步于前,王引之继承父业,加以引申,自然容易超过刘书

4、。刘书虽疏略,但引证下至唐宋,王书则仅及西汉而止。这是王书以“经传”为书名,自不能论及“经传”以外的书的缘故,虽引<战国策>及<史记>等,大概他的意思这类书可以说是经传的附庸品。《经传释词》共收虚字160个,虽以单音虚词为主,但有同义虚词连用的,也偶然随文论及,如“庸”字后,附及“庸何”、“庸安”、“庸讵”、“庸孰”4词,这是他的高明处。然而《经传释词》仍有缺点,一是阙漏较多,甚至《经义述闻》论过的,《释词》也失载。《经义述闻》曾论<左传>宣公十二年“又可以为京观乎”,证明“可”即“何”,《释词》却失载。至于“可”也用表数之约略,如《史记·韩长孺传》:“太后、长公主更赐安国可直千余金。”王引之

5、大概因为“经传”没有这种用法,因此也置而不论。二是偶有误解古书处,其至因此断句失误,如卷二“焉”字,引《庄子·则阳篇》:“君为政,焉勿卤莽;治民,焉勿灭裂”,硬把“焉”字解作“於是”,其实“焉”字应属上读。本字在汉字发展中,本字与假借字可发生转换。有两种转换,一种是假借义通行,本义另造字。如“然”本义指燃烧,假借用作代词等,本义另造“燃”。“然”是“燃”的古本字,“燃”是“然”的后起字。另一种是假借义另造字。如“祭”本义指祭祀,假借指地名,后造地名字“”,“”是后起本字。“祭”和“”处于不同的时间层次上,它们是古字与后起字的关系。假借分两类,一种是本无其字,古时候,语言中的某个“词”,本

6、来没有替它造字,就依照它的声音“假借”一个“同音字”来寄托这个“词”的意义。许慎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例如:“难”原是鸟名,借为“艰难”之难;“长”是长发,借为长久之长;“久”是“从后灸之,借为“久远”之久,等等。一种是本有其字,因为某种原因而没有使用,而找另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它如早晚的早写做蚤《礼记乐记》发扬蹈厉之已蚤通假互相借用。明文徵明《企斋先生传》:“先生昆弟五人,白首同居,有无通假,死丧患难,惠恤惟勤,於伦谊至笃也。”张元济《<录>跋》:“书此以识吾友通假之惠,并为是书庆幸焉。”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严格说,与本无其字的假借不同,但习惯上也通称

7、假借。包括同音通假,如借“公”为“功”,借“骏”为“峻”;双声通假,如借“祝”为“织”,借“果”为“敢”;迭韵通假,如借“崇”为“终”,借“革”为“勒”。古书多用通假字;今简化汉字也常常采用,如借“谷”为“谷”,借“吁”为“吁”。古人在使用文字时,不用表示这个词义的本字,而借用一个与它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这种现象叫做通假。因为通假是以古音的相同或相近为前提的,所以又叫“古音通假”。在通假中,替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