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博通风能力核定报告

强博通风能力核定报告

ID:12565346

大小:1.09 MB

页数:26页

时间:2018-07-17

强博通风能力核定报告_第1页
强博通风能力核定报告_第2页
强博通风能力核定报告_第3页
强博通风能力核定报告_第4页
强博通风能力核定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强博通风能力核定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贵州省吉利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强博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报告二〇一七年十月一日25目录第一章矿井基本情况2第一节基本情况2一、交通位置2二、地形、地貌及水文3三、气象及地震4四、矿区经济状况4五、水源和电源4第二节地质特征5一、矿区地质5二、煤层6三、其它开采技术条件7四、水文地质8五、矿井开采现状10六、矿井通风系统:11第二章矿井通风能力核定12一、矿井通风能力核定计算公式(适应于瓦斯矿井):12二、矿井总进风量的计算13三、矿井通风负压、等积孔计算18四、矿井平均日产吨煤需要风量q值的计算19五、矿井通风能力核定计算20六、矿井

2、通风能力验证21七、矿井通风能力核算结果2125桐梓县强博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报告第一章矿井基本情况第一节基本情况一、交通位置桐梓县强博煤矿地理坐标为:东经107º02′11″~107º03′18″,北纬28º45′00″~28º47′05″,桐梓县强博煤矿位于桐梓县城北约140公里处,区内有公路与狮溪至松坎公路相连,南西70公里与川黔公路相接,北东38公里可到重庆市南川区,交通较为方便。见交通位置图。2525二、地形、地貌及水文该区位于贵州省北部,属云贵高原斜坡地带,矿区地势总体呈南高北低,海拔标高一般500m~1294.4m

3、,最高点位于矿区西部的一山顶,海拔1294.4m,最低点位于矿区东部的河流,海拔500m,相对高差794.4m。矿区总体上属中山峡谷地貌,地层经多次风化剥蚀形成低凹或缓坡地形。桐梓县强博煤矿地处长江流域,为綦江水系,羊磴河上游支流,地表水大多为雨季“V”型冲沟水,冲沟流程短,水量较小,旱时干涸。三、气象及地震煤矿所在区域属亚热带温和湿润气候区,全年平均气温14.7℃,日极端最低气温-8.6℃,日极端最高气温34.5℃,7月平均温度24.7℃。年平均降水量1057.1mm,雨季多集中在5~9月,年均发生暴雨3~5次,多在5~7

4、月。灾害性天气主要有春旱、冰雹、夏旱、夏暴雨等。根据国家地震局、建设部1992年颁发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及贵州省建设厅“黔城设通发1992〔230〕号”文件及《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据《建设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矿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四、矿区经济状况区内地方工业生产基础薄弱,改革开放以来地方工业和乡镇企业有很大发展,矿产资源丰富,除煤矿外,建材、矿冶、旅游、服务业均有所发展。区内粮食作物主要以玉米为主,其

5、次为麦类、豆类、薯类。经济作物有油菜籽、烟叶等;畜牧业主要有牛、马、猪等。五、水源和电源1、电源25强博煤矿供电电源一回10kv线路接水坝塘镇10Kv线路网(LGJ50钢芯铝绞线,距离4公里),另一回10kv线路接重庆渝能10Kv线路网(LGJ50钢芯铝绞线,距离8公里),能满足双回路供电要求。矿井现在已建成双回路电源入矿,并与之签订供电协议,保证对矿井进行可靠供电。2、水源矿井附近有溪流冲沟、泉水生活、生产用水取自矿区附近泉水流,位于矿区北部,距离矿区井田边界1km,可作矿山生产、生活用水,其水量丰富,水质良好。不足部分生

6、产用水由处理后的井下水复用。第二节地质特征  一、矿区地质1、地层矿区及周边出露地层由老到新为: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长兴组(P3c),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和第四系(Q)。1)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出露于矿区东部和南部,岩性为灰色、浅灰色,中厚层状至厚层状细晶灰岩,夹少许燧石结核。产珊瑚等动物化石。厚度大于100米。2)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出露于矿区东部和南部,为矿区含煤地层,主要由灰色、深灰色、黄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炭质泥岩、煤层与少量灰岩、菱

7、铁质灰岩、菱铁岩等组成。含煤5层,其中可采煤层两层(1号、5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上部及下部。产腕足类及瓣鳃类动物化石,产大量植物及植物根部化石,组厚约70m。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3)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灰岩,含少量燧石结核,层间夹有机质条带或薄层碳质泥岩。产腕足类动物化石。组厚约55m。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4)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按其岩性组份分为三段,从老到新依次为:25沙堡湾段(T1y1):黄绿、浅绿色,薄层状钙质砂岩,中夹薄层泥质灰岩。厚约10m。玉龙山段(T1

8、y2):上部为灰色中~厚层状微~细晶灰岩,偶见锯齿状缝合线构造,顶部为一层厚约1~2m的鲕粒灰岩;中部为浅灰色、灰色中厚层状灰岩,局部含泥质条带;下部为灰色薄~中厚层状灰岩、泥质灰岩。该段厚约210m。九级滩段(T1y3):紫红、暗紫夹黄绿色粉砂质泥岩、泥岩、粉砂岩、钙质砂岩,中夹中厚状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