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564374
大小:46.01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7-17
《宁利中学校近期发展规划【优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宁利中学校近期发展规划(2011—2013) 学校本届领导班子成立以来,明确确立了“创一流育人质量,建省级示范学校”的奋斗目标。全体师生员工团结奋进,勇于拼搏,与时俱进,争创一流,有力地推动着学校的健康、文明发展。 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及县委、县政府对优质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要,我校将沿着“教孩子三年、为孩子着想三十年”的发展思路,努力把学校办成既是管理一流的学校又是文明学生的培养基。为此特制定《宁利中学近期发展规划(2011—2013)》。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面向现代
2、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模范执行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务实高效,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坚持教育就是服务的办学理念,对全体学生负责,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为高等院校输送优秀毕业生,为社会培育更多的高素质的建设人才。 二、组织机构 为使学校近期发展规划得到科学、合理、有效的落实,为下一步制定学校长远发展规划奠定基础,宁利中学成立创建普通中学示范学校发展规划领导组织机构。 组 长:陈清华13578369499 副组长:罗坤云 13988820515成 员:张卫荣13988819608金仲
3、勇13988824118杨顺荣13988842487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学校近期发展规划的组织协调及日常工作。 办公室主任:陈强(兼)18708885285 成 员:苏宁继13988850658 三、时间要求 1、2011年12月,校园文明建设及绿化美化建设,进入市级示范中学行列。 2、2013年12月,努力办成无人监考、文明示范考场,进入省级示范中学行列。 四、办学理念 为学生成长而奠基为教师成长而铺路为学校发展谋改革 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通过依法规范办学思想
4、、依法规范办学行为、依法规范学校管理,建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有章可循,有章必循”的现代化管理体制。确立现代教育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思想,建立有序、高效的管理系统,确保学校各项工作严格按照教育规律办学,使学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把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作为办学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把是否有利于师生的全面和谐、持续发展作为衡量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准则。强调学校管理、教学设施、后勤服务相互配套;五育并重,师生互动,全面协调;最终达到学校、社会、家庭、学生、教师、家长的和谐统一,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五、目标任务21 总体目标:创一流育人质量,建省级示范学校 创
5、一流育人质量,就是要倡导教育民主。学校从一开始就大力改变传统机械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使学生主动、生动地发展,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使其充分发挥个性潜能,具有创新精神;要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丰富学生的闲暇生活,让学生主动、生动地学习,使个性获得自由发展,创造力得到良好培养,坚决改革“应试教育”模式下把学生束缚在课堂上、教室里、题海中的不良现象;要培养创造型教师。学校要不断创设环境、创造条件,力争使所有教师具有豁达自信、志向高远、锲而不舍、超越自我的人格力量,具有尊重学生人格,实行教学民主,发展学生个性的先进教育观念,具有思维敏捷而富于想象,充满理性而富于激情,既严谨执
6、著又幽默灵活的教学艺术。 建省级示范学校,就是从一开始,学校就高标准要求,高起点规划,高设施配备,高质量打造,高效益回报。学校要在2011年底完成各类设施配套装备,加强各科室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完善,加强教学管理和行政决策,营造文化氛围,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力争在2012年稳步进入市级示范行列中,2013年跻身省级示范学校行列中,在全省有较高的声誉,把常平中学办成现代化的、高质量的、有特色的实验性、示范性学校。 具体目标 1、行政管理优质高效。优化党政管理职能系统,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行政管理网络,对学校工作进行卓有成效的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协调,营造团结奋
7、进、分工负责、相互合作、凝聚力强和有感召力的战斗集体。严格干部任用标准和程序,努力建设一支人员精悍、业务精良、结构合理、懂教育、善管理、务实型、创新型开展工作的干部管理队伍。 2、学校管理科学有效。班子成员能分工负责,科学有效地开展工作。在校园管理、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和后勤管理等方面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注重实效,讲求科学。进一步完善和形成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制度管理和人文管理相统一的科学机制。 3、德育工作注重实效。不断探索德育工作新途径,努力构建“学校—班级—家庭—企业”立体德育网络结构;利用多种教育资源,拓展学生自主发展空间
8、;以不同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