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56179
大小:27.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1-09
《丘成桐三分之二的数学与陈省身有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丘成桐:三分之二的数学与陈省身有关记者李新玲张国 丘成桐,哈佛大学教授,享誉世界的数学家,菲尔兹奖唯一的华人得主,1969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师从陈省身先生攻读博士学位。12月11日晚,丘成桐从大洋彼岸赶到南开吊唁恩师,并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记者:陈先生的去世您是不是觉得很突然? 丘成桐:是的。陈先生身体一向很好,前些天听说他病了,也只是以为几天就可以好。我计划12月17日到香港参加第三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如果陈先生不去,我会来天津看他。 记者:您第一次见他是什么时候,当时对他的印象是怎样的? 丘成桐:我是1969年在香港见到
2、他的,当时我已经决定到伯克利读书,陈先生当时是去做一个演讲。我觉得他非常和蔼、和气。 记者:您在陈省身先生八十大寿时写过一篇文章《陈省身,我的老师》,文中最后写道:“他是我的老师,还曾像父亲一样对待我。对他给我的指导和帮助,我将永远无法报答。”这其中的指导和帮助具体是什么? 丘成桐:当然第一是做学问方面的。当时在伯克利陈省身先生讲课并不多,我从他的许多文章中学到许多。另外就是做人处事方面。作为一名数学家要与其他人相处,要了解别人做的事情。陈先生教会了我许多。中国人在外国环境中出人头地,需要这方面的应对能力。 记者:人们怀念陈省身先生,决不
3、仅仅是因为他的学术成就,还是因为他是一个有着巨大人格魅力的人。您眼中的陈先生是怎么样的? 丘成桐:他关心祖国的发展。他做老师非常尽职。我曾看到1949年他担任中央研究院数学所所长时,先手写后油印的教学笔记。这是非常难得的,现在的许多数学家都不愿意手写笔记给学生看。 记者:从1972年起,陈先生开始频繁回国。您了解并理解他的想法吗? 丘成桐:他1980年后来得更多一些,我有时与他一起回来,很多次是参加国际会议。我知道他非常想为中国多做点事,他有一个希望:“把中国变成一个数学强国。” 记者:陈先生对您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丘成桐:学术和做人
4、,这两点我都是学不来的。 记者:陈省身获得过沃尔夫奖,您获得过菲尔兹奖,这两个相当于“数学诺贝尔”的国际数学最高成就奖,迄今为止华人中只有你们两位获得。那么我们怎么才能有第三个中国人获得这两项大奖? 丘成桐:这是个很难解答的问题,其中有中国文化的问题,不是一两个天才就能解决的。中国的环境、气氛现在很难培养这样的人才。人们追求功名利禄,不能把心思真正放到学问上。做学问不能毛糙,不能靠媒体和政府的炒作。现在许多中国人都想做官。学术气氛还是要培养起来。 记者:您曾说过陈省身先生是近代占领世界科学重要位置的中国第一人,为什么有这样的评价? 丘成
5、桐:陈先生的陈-西蒙斯理论在几何、代数、数论中占了重要的位置。20世纪后期的数学除了流体数学外都用到了陈先生的理论,因此现在三分之二的数学与陈先生有关,有的相关性大一些,有的关系少些。 12月11日晚,丘成桐在校长侯自新等的陪同下,到灵堂吊唁陈省身。在恩师的遗像前,他肃立、鞠躬,凝望了好久好久。第二日,他又参加了恩师的遗体告别仪式。下午,在陈省身先生追思会上,丘成桐说,陈省身先生与自己的父亲同生于1911年,不幸的是14岁时自己的父亲去世。自1969年开始,自己跟随陈省身35年,有重要的事都与陈先生讲。自己不是个规矩的学生,常同陈先生开玩笑,
6、陈省身也与自己开玩笑,相互之间无话不谈。 陈先生逝世的第二天,丘成桐题写了一幅挽联。挽联中写道:“呜呼,大厦倾矣,二千年勾弦求根,割圆三角,终不抵陈氏造类,孤学西传,置几何于大观,扬华夏于世界。哀哉,哲人萎乎,卅五载提携攻错,赏誉四方,犹未忘柏城授业,中土东归,传算学之薪火,立科学之根基。”丘成桐说:“先生走了,他留下的事我会尽力帮他做。”来源于:南开新闻网[2004-12-1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