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体色变化及其与饲料的关系

黄颡鱼体色变化及其与饲料的关系

ID:12556370

大小:2.16 M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7

黄颡鱼体色变化及其与饲料的关系_第1页
黄颡鱼体色变化及其与饲料的关系_第2页
黄颡鱼体色变化及其与饲料的关系_第3页
黄颡鱼体色变化及其与饲料的关系_第4页
黄颡鱼体色变化及其与饲料的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黄颡鱼体色变化及其与饲料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养殖黄颡鱼体色变化及其与饲料的关系叶元土(苏州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江苏苏州215123)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idraco)隶属鲶形目(Siluriformes)、鲿科(Bagridae)、黄颡鱼属(PelteobagrusBleeker),俗称嘎鱼、嘎牙子、黄姑、黄腊丁、黄鳍鱼等,广泛分布于我国河川、湖泊、沟渠等水域中。黄颡鱼体色艳丽、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一种优质名贵经济鱼类,目前已经成为人工养殖能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种类之一。黄颡鱼在自然水体中,由于摄食了大量富含类胡萝卜素的藻类和浮游生物,体色较鲜艳,正常情况下为体侧有黑斑,其余部分为黄

2、色。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出现的主要问题就是体色变化,并由于体色的变化而严重影响其商品价值。黄颡鱼体色的变化与其他鱼类有相似之处,即除了由于水域环境条件、疾病等影响体色的因素外,重要的就是饲料物质对养殖黄颡鱼的体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饲料物质对鱼体体色的影响其实质是反映了饲料物质对鱼体整体生理机能的影响。本文结合实际生产中和试验研究条件下的结果,对黄颡鱼体色变化的主要类型及其与饲料物质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期望对黄颡鱼配合饲料的配制、生产和使用提供技术参考。1、黄颡鱼属种类特征和体色黄颡鱼属的有5个种类,每种鱼类的特征见表1,分别为黄颡鱼(P.fulvldraco)、中间黄颡鱼(

3、P.intermedius)、长须(叉尾)黄颡鱼(P.eupogon)、瓦氏(江)黄颡鱼(P.vachelli)和光泽黄颡鱼(P.nitidus)。不同种类具有不同的体型和体色,如图1所示,有些种类的色泽较为鲜艳,有些种类的体色较浅。人工养殖的种类主要为黄颡鱼、瓦氏黄颡鱼,其他种类少量混杂于其中。因此,人工养殖的种类不同,鱼体的体型和体色就有很大的差异,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如果都希望达到黄颡鱼(P.fulvldraco)这种鱼的体型和体色是无法实现的,只能根据不同种类各自的体型和体色达到自然环境中该种类所具备的体型和体色。表1:黄颡鱼属5种鱼类的基本特征种名共同特征物种特征体

4、色特征黄颡鱼PSeudobagrusfulvldraco胸鳍硬刺前后缘均有锯齿,前缘细小或粗糙。须4对,上颌须达超胸鳍基部,胸鳍刺长于背刺,胸鳍刺前后具齿,背鳍硬刺后缘具锯齿,鼻须半白半黑背部黑褐色,至腹部渐浅黄色,侧有2纵及2横黄色细带纹,间隔成暗色纵斑块长须(岔尾)黄颡鱼PSeudobagruseupogon体较修长,须4对,上颌须超过胸鳍中部,胸鳍刺等于背刺,胸鳍刺前后具齿,背鳍硬刺后缘具锯齿鼻须全为黑色全身灰黄色,至腹部色浅;背侧有黑斑;鳍灰黄色。中间黄颡鱼PSeudobagrusintermedius须很细弱,颌须达不到胸鳍基部。背部暗褐色,腹部色浅;体侧无纵黄色

5、细带纹,仅有2暗色斑块瓦氏(江)黄颡鱼Pseudobagrusvachelli胸鳍刺前缘光滑,后缘有强锯齿。须4对,上颌须未端超过胸鳍基部,背鳍刺比胸鳍刺长,后缘具锯齿。背部灰褐色,体侧灰黄色,腹部浅黄色。鳍暗色;体侧无暗色斑块,光泽黄颡鱼PseudObagrusnitidus吻短、稍尖。须4对,上颌须稍短,未端不达胸鳍基部。背鳍刺较胸鳍刺为长,后缘锯齿细弱,胸鳍刺前缘光滑,后缘带锯齿。腹鳍未端能达到臀鳍起点。灰黄色,背部色深;体侧有2暗色斑块,腹部浅黄白色,鳍浅灰色。2、养殖条件下黄颡鱼体色变化及其与饲料的关系(1)大水面养殖的黄颡鱼大水面养殖主要为湖泊、水库放养的黄颡鱼

6、,不投喂配合饲料,鱼体是在自然环境中摄食,主要食物包括水生昆虫及其幼体、小虾、软体动物及小鱼等。因此,鱼体体色为自然体色,如图2所示,体色较为鲜艳。(2)缺少黄色素的黄颡鱼如图3,经过饲料养殖的黄颡鱼黑色体色较为正常,但缺少黄色体色;有较为明显的黑色斑块,但皮肤颜色较浅,没有黄色体色出现。鱼体的黑色体色主要依赖于皮肤中的黑色素细胞的数量、分布密度,以及黑色素体在黑色素细胞中的分布状态。而黄色体色主要依赖于鱼体从饲料中吸收的类胡萝卜素如叶黄素在皮肤中的沉积状态,这类色素是脂溶性的,是伴随着饲料脂肪的吸收、转运和沉积进行的。因此,出现如图3的黄颡鱼体色时,表明饲料的营养水平、饲

7、料安全性基本达到要求,但可能是饲料中油脂水平不够、或饲料中缺少可以被吸收、沉积的类胡萝卜素,只要做相应的调整即可使黄颡鱼的体色恢复正常。(3)黄色体色黄颡鱼如图4,鱼体黑斑基本消失,但黄色体色较为明显。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皮肤中成熟黑色素细胞数量、分布密度的减少和黄色色素如叶黄素、类胡萝卜素在皮肤和肌肉中沉积的共同作用结果。当鱼体皮肤中成熟的黑色素细胞数量、分布密度减少后,如果伴随脂肪吸收、沉积的叶黄素、类胡罗卜素数量较多时,鱼体就会出现黄色体色。鱼类和其它脊椎动物的色素细胞一样,新的色素细胞不是通过细胞分裂来进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