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数学“课堂”,培养创新能力

开放数学“课堂”,培养创新能力

ID:12547309

大小:30.5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17

开放数学“课堂”,培养创新能力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开放数学“课堂”,培养创新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开放数学“课堂”,培养创新能力金一民 传统的课堂教学只关注课内,教学内容限于书本知识,很少关注学生兴趣、经验和生活实际,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忽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系统论认为,任何系统只有开放,与外界有物质的、信息的交换,才能实现从低级结构向高级结构的发展。因此,数学教学要开放“小课堂”,把学生周围的广阔天地作为学生学习的“大课堂”,联系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把课前、课内与课后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开放的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全面素质。一、课前孕伏,丰富学习题材。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

2、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而与学科知识相关的来自其他媒体的信息又是学生开展学习的良好素材。课前可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信息,作为课堂学习的题材。1、社会调查。数学知识往往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多丰富的生活素材对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显得非常陌生,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将鲜活的数学题材引进课堂。例如,在“百分数应用”课前,让学生调查各个家庭的冰箱、电脑、汽车等拥有量及学生个人订报数等情况,这些数据都将成为学生课中研究的丰富题材。2、操作实验。有些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直接经验,而这些在课内很难提

3、供,我们可以在课前组织学生开展操作实验。例如,“平均数问题”教学中,理解“移多补少产生平均数”是一个难点,课前,我让学生做一个实验:把一个长方体容器三等分,里面盛上高度不同的水,再抽掉闸门,记录水的高度。观察:a.把闸门打开,出现怎样的情况?最终会出现怎样的结果?b.最终得到的水的高度是怎样产生的?c.比较这个高度和抽闸门前的三个不同的高度,有什么特点?课中学生再现实验表象,围绕记录的数据讨论发现:通过移多补少,会产生一个相等的数,这个相等的数就是“平均数”,“平均数”在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3、搜集资料。现代社会中

4、富有大量学生感兴趣的信息材料,如果采撷得当,将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更能激起学生探求真知的欲望以及良好的学习、思想品质。例如,教学多位数的读写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图书馆查阅、上网搜索等途径搜集有关多位数的信息资料,作为多位数教学的素材,既加深了学生对多位数应用的认识,还可以了解相关知识,拓宽知识面。二、课中探究,开展自主学习。1、创设问题情境。夸美纽斯说:“教学应当燃起学生的求知渴望和学习热情。”因此教师要善于积极引导,不断为学生创设富有探索性且有新异感的问题情境,激起学生思维火花,为探索新

5、知创设情境。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我连续提出几个问题:①怎样测量圆形铁丝的周长?②那圆形纸片能拉直吗?怎么办?③那圆形游泳池能滚动吗?怎么办?④用手甩一端拴有小球的绳子,所形成的圆的周长怎么求?学生哑口无言,至此产生了探究圆周长的强烈愿望。2、提供探究时间和空间。不少教师在教学中,总是牵着学生“走”,以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考,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教师要更新观念,还学生“自主权”,多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留一点活动余地。在这一方面,“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学习方式,它为每个学生创设了学习和活动的机

6、会,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设计组织多种空间形式。比较常见的:方块型、马蹄型、T型、蜂窝型等。这些形式以打破原有的两人同桌的排列方式为基本形式,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而构成,小组一般有5人或7人,也有4人或6人小组等等。小组的这种排列缩短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间、小组间的相互交往的机会,有利于小组内、小组间的交流与合作,比较求异。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小组内的学习与交流活动主要是以协同活动为桥梁来实现的。因

7、此,在小组学习中,应把需要讨论、互相启发、反复推敲、重点比较的问题布置给学习小组,让学习小组围绕学习内容展开学习。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我提供给学生各种形状的三角形,提出一个问题“如何转化成已学过面积计算的图形,再研究转化图形和原图形的关系”,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进行操作,结果答案精采纷呈,有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边形,有的把一个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对它们之间的关系也讲得头头是道。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不同见解。”

8、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面。提供学生“提问题”的机会。学起于思,源于疑。在数学教学中,提问题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萌芽获得发展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的各个环节,围绕教学重点,根据学生实际,为学生提供“提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随时都可以提问。例如,教“元、角、分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创设发问情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